首页> 中文学位 >“五卅”以后传教士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反应——基于《Chinese Recorder(1922—1927)》的研究
【6h】

“五卅”以后传教士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反应——基于《Chinese Recorder(1922—1927)》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一、序言

二、非基运动中的五卅事件

三、传教士对于非基督教运动探讨

四、结语

附表:

2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22年初春,波及全国许多城市的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政治、基督教会、特别是此后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此次“非基运动”,海内外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研究者多将民初的非基督教运动归纳为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自发爱国运动。他们的研究围绕“非基运动”发生的原因以及与本色化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展开,肯定了运动在宣传科学、反对迷信、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热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讨了诸党派、诸政治团体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政治论调和政治行为。但是这些研究的着眼点仍然主要集中在运动的发起者一方,缺乏对运动所批判和攻击“传教士一方”的研究,使我们对这场运动的理解始终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利用在中国整整出版了78年,卷帙浩繁的《ChineseRecorder》、中文习称的《教务杂志》这样一份长期未得到利用的重要史料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教务杂志》这样一份面向传教士自身的刊物实质上反映的是圈内人自己在一起讨论的问题和看法,较之他们创办的中文刊物更能反映出他们真实的想法,也更值得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1922年-1927年《教务杂志》(ChineseRecorder)刊登的相关文章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被反对的一方——传教士究竟是如何看待社会各界对西方人主导下的中国基督教会的批评和攻击,并且考察这些批评和攻击对差会的布道活动是否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何种影响?从而使史学界能够在更全面的意义上,认识这场社会批判运动。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首先阐释本文选题的意义。其次,回顾了以往有关“非基运动”的研究并在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少许缺憾。最后,介绍了本文所运用的史料《教务杂志》(ChineseRecorder)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五卅事件”对于“非基运动”的影响。“五卅”以前很少见到传教士在《教务杂志》(ChineseRecorder)上发表有关“非基运动”的社论(Editorial)与投稿文章(ContributedArticles)。不过“五卅运动”爆发以后不久,传教士关注“五卅”与回应“非基运动”对教会指责的文章开始大量的出现,传教士的相关讨论以“五卅”事件为切入点逐渐深入,并扩展到治外法权、中国传统文化、传教工作、本色教会等几个具体的领域。这些说明教会的核心部分(传教士)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源于“五卅运动”所掀起的反教高潮。 第三部分首先论述传教士对于“非基运动”的基本立场。其次,探讨了传教士所关注的“非基运动”——非基运动中的学生运动、传教士对于强制性宗教教育的反思。最后,介绍了解决危机的出路——本色化运动。 总的看来,传教士对这种反对自身的运动(非基督教运动),并没有一味的敌视与反对,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并寻找应对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