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
【6h】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论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架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西方审美心理学研究成果

第二节 国内儿童审美心理与美术教育的研究

第三章 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基于脑科学的美术鉴赏

第二节 美术鉴赏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对教学的启示

第四章 文化环境对当代中国高中生美术鉴赏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学习的信息加工与美术鉴赏

第一节 美术作品作为信息在教学中的传播

第二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与美术鉴赏

第六章 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第一节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第二节美术鉴赏教学的案例研究

结章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旨在从艺术鉴赏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研究,力求从高中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所经历的审美心理图式开始,了解审美的一般心理机制、过程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掌握高中生进行美术鉴赏时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学生所生活的文化环境(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交融),了解文化因素对当代高中生审美经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美术鉴赏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构建起符合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满足学生文化需要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 第二章,对西方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国内儿童审美心理与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反应出人们对自身审美心理的日渐重视,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科学的审美心理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具体的研究成果也为本论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如《零点项目》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处于青年初期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征,指出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理解深刻美感的可能性,且人的审美心理发展具有三大趋向:从具象到抽象,从题材到形式,从形式刺激到形式表现等;而国内的儿童审美心理与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参照依据,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的心理特征,而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特征。首先论述了美术鉴赏的生理基础:大脑的视知觉能力,并且借鉴了文艺心理学的成果,对美术鉴赏过程(准备、实现和弥散各阶段的心理动态)进行了一般性描述,阐述了审美注意、审美期待、体验、想象直至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和净化心灵等审美心理现象。根据这些特征的分析,构建起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能力和规律而设计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为此,重点提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的视知觉”和“多角度强化学生的视知觉”两点建议。 第四章,对高中生所处的文化“场”进行了分析。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着重分析了中国文化中体现的审美精神(和谐、气韵、意境、言志、意构),并且针对其具体项目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以反映当代高中生审美心理中传统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高中生反传统意识很强,但在对美术作品的评述当中反映出较多传统文化的印迹。据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和“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等方法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我们分析了全球化的背景下,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一系统文化变化。如信息化社会中的艺术作品的后审美现象、网络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对精英文化的颠覆、视觉文化时代对读图能力的更高要求等。针对这一系列当代社会文化环境,阐述了学校美术教育应该做出的回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美术鉴赏学习内容的变化、在美术鉴赏学习中达成学生信息素养等)。 第五章,从学习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接受与处理,借用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美术鉴赏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并将第三章、第四章理论成果运用于此模型之中,阐述了在美术信息的传达(吸引学生的注意)过程中环境创设,重要信息与其他信息(包括干扰信息)的关系处理,学生对信息解码过程中自我信息系统的调动,通过多种鉴赏方式对美术信息进行解码和举例,以及学生对美术信息掌握情况的反馈和利用等具体过程。 第六章,是以上各章的基础上例举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把握学生的审美需求中寻找教学的意义、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在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和赋有美感的评价等五个方面汇集了相应的教学实例,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地将本研究的观点展现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