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趣味与身份认同——民国初年教授群的文化生活
【6h】

文化趣味与身份认同——民国初年教授群的文化生活

代理获取

摘要

民国初年,正处于张灏先生所概括的“转型时代”之中,中国传统的士也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中逐渐被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取代。他们不再走“学而优则仕”的老路,转而选择在文化、教育、出版等等各种新型机构中供职。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职业和经济自主,但是却享受不到独立于政治的实际保障,转而注重自我的精神需求与个体意志,使得知识分子对于自我身份的想像与建构主要是在文化趣味层面上展开,形成自身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他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趣味进行重新界定,新文明和新道德成为身份认同的标准。文化趣味作为社会分层的一种象征,突显这一阶层的身份认同。
   北京教授群正是通过文化趣味的品味来彰显自身的身份认同。本文以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许多零碎片段的生活细节的梳理,推敲出有意义的历史脉络,展现知识分子的文化观与新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嗜书、听戏、吃馆子、饮茶、游玩和逛胡同等六个主要文化生活的具体分析,让我们更形象的体会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型实际上就是一个新旧杂陈、中西交融的过程,而且透视出这一群体的社会精神与文化趋向。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从宫廷、缙绅、市井三个层面来介绍老北京的文化生活及变迁,阐明传统的文化生活与北京教授群文化趣味的联系,为文化趣味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背景;第二章阐述教授群在北京的文化地位和城市情感,体现教授群在传统文化城市中的情感释放;第三章从嗜书、听戏、吃馆子、饮茶、游玩和逛胡同等六个主要文化趣味漫谈,从而展现出教授群在北京的文化漫游和身份认同;第四章综述处于转型时代的知识分子在文化趣味上的新旧杂陈,他们依然是主流文化趣味的引导者,并试图通过文化趣味形成新的身份认同。
   本文通过反映社会变迁中知识分子的文化观,展现清末民初时期知识分子过渡时期中文化趣味的历程和矛盾,并探讨其与北京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以揭示这一过程中的所体现的身份认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