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兼析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汉泽本
【6h】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兼析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汉泽本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Skopostheorie and translation

1.2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hapter 2 An Introduction to Skopostheorie

2.1 Background of the Functionalist Approach

2.2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

2.3 The core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Skopostheorie

2.3.1 Basic concepts in Skopostheorie

2.3.2 Translation rules proposed by Skopostheorie

2.3.3 Comment

Chapter 3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3.1 Understand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3.1.1 Children

3.1.2 Children's literature

3.2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hina

3.2.1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s in China

3.2.2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May 4th Movement

3.2.3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1930s to 1960s

3.2.4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3.2.5 Summary

Chapter 4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4.1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4.2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4.2.1 A case text----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4.2.2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4.2.2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4.2.2.1 Diction

4.2.2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4.2.2.2 Syntax

4.2.2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4.2.2.3 Rhetoric

4.2.2 Skopostheori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4.2.2.4 Others

4.2.3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s from 2004 to 2007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Alice's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汉语译本为范例。 本文作者认为任何翻译都必须以明确的、并且恰当的目的为指导,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不例外。鉴于此,本文第一章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目的论的产生,阐明目的论和以往的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特别关注目标文本的功能,而不是原文本的功能。目的论的这一观点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以目的论为指导,中国目前儿童文学翻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望得以解决,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繁荣有望得以实现。 作为对传统翻译理论对等原则的突破,目的论在翻译史上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第二章在系统介绍了目的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之后,详细介绍目的论的一些主要概念,例如:目的,翻译纲要,充分,和文化等,了解这些概念对理解和应用目的论至关重要。与以往的理论不同,目的论提出了两种翻译准则,普通准则和特殊准则。在普通准则下,篇际一致准则应从属于篇内一致准则,篇际一致准则和篇内一致准则又都从属于目的准则。本部分对目的论的详细介绍为后面分析儿童文学的翻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儿童文学的翻译是否成功取决于儿童文学翻译目的是否明确,是否恰当,而儿童文学翻译目的是否明确、是否恰当又取决于对儿童和儿童文学的充分理解。鉴于此,本文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儿童在各年龄段的语言能力发展特点,为后面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作了理论铺垫。然后在回顾了儿童文学在国外、国内的出现、发展、繁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儿童文学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和成人文学的不同。本文作者通过实践调查指出:相对于繁荣的儿童文学作品市场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不仅严重匮乏,而且存在严重问题。鉴于此,在详细回顾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的历史的基础上,在吸取翻译前辈的经验的前提下,本文作者提出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以为儿童服务这个目的来做指导,以达到最终可以服务于儿童。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所在,包括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首先论证目的论完全可以用来指导文学翻译,既然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无疑可以以目的论为指导。于是在本章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在对文本Alice's Adventures inWonderland和该文本的作者以及该文本的两个汉译本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即以翔实的翻译实例为证据,从词汇、句法、修辞、其他等四个方面对这些翻译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论证翻译目的可以决定翻译手段,确切的翻译目的--为儿童服务是决定儿童文学的翻译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在此提议译者应该向Lewis Carroll和赵元任先生学习,学习他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应该与时共进,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地为孩子服务的目的。 本文作者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我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解决儿童文学翻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发展,双繁荣。

著录项

  • 作者

    袁毅;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铭;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
  • 关键词

    目的论; 儿童文学; 英汉翻译; 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