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与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6h】

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与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表、图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去甲万古霉素快速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第二部分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第三部分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讨论

参考文献(论文部分)

表、图

群体药物动力学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的应用(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去甲万古霉素快速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应用至今,缺乏快速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以监测感染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现有的去甲万古霉素微生物测定法虽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但耗时长和特异性差,易受合并用药的影响,因此不适合用于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依据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结构相似的特点,选择在已有的万古霉素FPIA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万古霉素试剂盒和荧光偏振免疫仪(TDx),建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FPIA方法,方法的建立在20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并与传统的去甲万古霉素微生物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ressur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法)比较该测定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所建立的去甲万古霉素FPIA方法与微生物法和HPLC法的相关性。建立步骤为测定10名健康年轻志愿者和10名健康老年志愿者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800m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239份血清样本中的药物浓度,同时以微生物法测定上述血样,并以其测得结果作测定标准,建立微生物法与FPIA法测定结果间线性回归方程:Y=0.7534X-0.5948,其中X为FPIA法测得值,Y为微生物法测得值,R2=0.9703,即可采用FPIA法测定结果借助回归方程间接测定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去甲万古霉素FPIA法的日内和日间的变异系数(RSD)≤6.08%和≤4.75%,方法回收率为(87.74~114.34)%,并且不受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影响,以该法与HPLC方法同时测定371份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浓度监测的血样,结果显示FPIA法经上述公式折算后的浓度与HPLC法测得的血药浓度结果相近,两种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Y=I.016X+0.0041(R2=0.9782),其中X为FPIA法折算后的浓度,Y为HPLC法测得浓度。因此去甲万古霉素FPIA法可作为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手段,并应用于去甲万古霉素PPK研究中感染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药浓度测定。 第二部分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药物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可全面地反映治疗药物在不同群体患者中个体过程的差异,此为制定治疗药物用于不同群体的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采用NONMEM(nonlinearmixedeffectmodel)法进行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分析,NONMEM法优点为虽要求病例数多,但每名患者取血点少,适合于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同时NONMEM软件中POSTHOC子程序可估算患者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因此可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为此我们采用NONMEM法建立感染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共收集了146例华山医院各临床科室诊断或拟诊为金葡菌等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因临床治疗使用去甲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资料,同时也将10名男性年轻健康志愿者和1O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单剂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800mg后于不同时间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用于PPK研究,将上述两部分数据共166例作为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数据集,其中110例数据用作建立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研究患者或健康志愿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肝、肾功能(Ccr值)及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利尿药)等固定效应对该药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及患者个体问、个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筛选出对药物动力学参数有影响的固定效应,建立去甲万占霉索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将其余56例数据用于对该模型验证。在判断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后,166例数据合并拟合,获得去甲万古霉素最终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NONMEM法拟合去甲万古霉素基础药物动力学模型为线性二房室模型,最终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为:CL(Ccr≤85ml/min)、CL(Ccr>85ml/min)、v1、O和V2分别为2.54L/h、5.66L/h、23.89L、8.50L/h和21.70L,CL、V1、Q和V2的个体间变异分别为35.92%、11.40%、O、79.75%,残差误差为3.05mg/L。 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①’肾功能减退对去甲万古霉素PK参数有显著影响,146例感染患者中14例肾功能重度减退者平均药物清除率(CL)为(0.23+0.09)L/h,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为(154.26±74.28)h;16例。肾功能中度减退者平均CL为(2.17±0.95)L/h,平均T1/2/β为(22.86±20.73)h:45例肾功能轻度减退者平均CL为(4.01±1.27)L/h,平均T1/2β为(9.57±4.34)h。结果提示。肾功能呈轻、中、重度减退时,去甲万古霉素白体内消除明显减缓。②年龄对去甲万古霉素PK参数亦有显著影响,59例老年感染患者(≥65岁)与73例非老年感染患者(18~<65岁)相比,前者CL减慢、T1/2β延长,AUC增大;CL分别为(3.94±1.73)L/h和(5.89±2.08)L/h,T1/2β分别为(12.07±12.19)h和(6.79±5.18)h;AUC24分别为(490.16±564.36)mg.h/L和(283.92±161.66)mg.h/L。③去甲万古霉素合并用利尿药后使该药的周边室分布容积(V2)增大,提示两者合用后可加快前者药物廓清速率,血药浓度降低。④患者的肝功能及合并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去甲万古霉素PK参数无明显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患者群体的主要PPK参数,并据此制订了去甲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第三部分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感染性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它是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因此,治疗感染病不仅需了解抗感染药在人体内过程(临床药物动力学或PPK),尚需掌握该类药物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及其特点(pharmacodynamics,PD),只有将两者结合方能制定有效而安伞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因此我们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所获得患者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结合去甲万古霉素对患者自身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计算患者PPK/PD参数,预测感染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后临床和细菌学疗效,以进一步优化给药方案。本研究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等对获白71例患者的78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MIC,并根据患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其自身病原菌MIC进行AUIC值的计算(AUC24/MIC),同时计算患者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比(%T>MIC)。为排除患者基础情况、合并用药等因素可能对去甲万古霉素疗效的影响,比较了葡萄球菌及肠球菌感染者经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后治愈组和未治愈组两组的情况,结果显示葡萄球菌感染者两绢.问仅有给药剂晕、年龄、AUC24和AUC24/MI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感染者两组间仅AUC24和AUC2dMI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亦显示,仅有AUC2dMIC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当葡萄球菌感染组的AUC24/MIC平均值为579.90和肠球菌感染组的AUC2dMIC平均值为637.67时,去甲万古霉素对患者的治愈率可达到95%。此提示AUIC值是影响去甲万古霉素疗效的主要PPK/PD参数,因此可以认为该参数可作为最佳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依据PPK/PD上述研究结果制定了适用于不同感染患者群体的最佳的给药方案。 我们建立了去甲万古霉素快速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该药的TDM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以NONMEM法建立了感染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制定了去甲万古霉素在肾功能不同情况下的给药方案,并以PPK/PD理念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安全有效的适用于不同感染患者群体的给药方案,应用于临床可使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体内最大地发挥杀菌作用,并最大程度降低毒性反应,以提高该药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