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南北朝“杂诗”研究
【6h】

魏晋南北朝“杂诗”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命题《魏晋南北朝“杂诗”研究》。
   《文选》收诗二十四类,“杂诗类”为其中最大的一类(收诗九十三首),今见魏晋南北朝题名“杂诗”的诗篇约六十首,其中曹植、张协等人《杂诗》甚为后人所称道,而题名“杂诗”的诗篇在各个诗人本集中亦多为上乘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代诗歌创作的实验性和新变性蔚为明显,长久以来学界从文学本体角度对彼时诗歌做内部微观分析并不兴旺。作为某类诗型,它的兴起和流变,皆为中国诗史提供新鲜的经验和长久的影响。诗歌类型的艺术规则要比体裁的艺术规则更为具体和严格,它直接规定了诗作的抒情方式、结构模式、语言表现和风格特征。
   魏晋南北朝是“人和文学”自觉的复杂时代,“杂”在魏晋南北朝已被用来辨体。《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有“杂赋”“杂歌诗”类。《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杂文”“杂赋”“杂诗”“杂史”“杂传”等,几乎每一体裁都有以“杂”名者。在此思潮影响下,探索“杂诗”的确立和演化,进而由此探索当时的文学观念、审美心理和具体的抒情方式、语言能力,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代题名“杂诗”和归入《文选》“杂诗类”的诗篇的解读,试图解决两大问题:第一章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从“诗题”和“诗体”两个方面考辨“杂诗”,侧重探讨作为一类诗歌体式的“杂诗”的特点;第二章勾勒“杂诗”在魏晋南北朝发展历程,归纳“杂诗”的内容题旨和艺术特色,总结“杂诗”主要从抒情和语言两个方面带给中国诗歌的贡献和意义。
   目标是在魏晋时期文体细密深化的背景下,以“杂诗”为本期内诗歌演变的关键一环,籍此折射出魏晋南北朝一段诗歌在诗歌题目,诗歌题材,诗歌抒情方式,诗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以“杂诗”为代表的一路咏怀杂感的“纯粹的抒情”作品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启发和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价值及特殊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