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研究——以寿光市高中生为例
【6h】

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研究——以寿光市高中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文献综述

1.3锻炼行为理论小结

1.4TPB模型的理论结构和变量分析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2.2研究意义

2.3研究假设

3研究对象及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4.1研究思路

4.2研究设计

5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5.1研究一:TPB锻炼行为模型的检验

5.2研究二:TPB模型中各变量的群组差异性检验

6讨论

6.1 TPB模型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

6.2本研究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分析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7.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理论依据,以寿光市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而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同时为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课堂体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态度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TPB的各个社会学变量能够有效地预测高中生的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且PBC变量能显著的预测锻炼行为。
  假设2:TPB的各社会学变量及锻炼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验法,以高中生(N=620,279males,321females,age=17.24±.947)为研究对象。使用《身体活动态度量表》(α=.893)、《身体活动主观规范量表》(α=.813)、《主观行为控制感量表》(PBC,α=.797)、《身体活动意向量表》(α=.817)和《身体活动等级量表-3》(PARS-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TPB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变量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的差异。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对TPB模型的检验可知,χ2/df=3.5<5,CFI>0.9,TLI>0.9,RMSEA<0.08,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计划行为理论的态度、主管规范和主观行为控制感能较好的预测行为的意向,解释力为35%,但是经各变量的综合作用之后,对行为的解释力偏低,只有6%。该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1。对研究参与者进行的多群组分析发现:以性别为自变量时,男生的行为意向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态度显著优于女生;男生的主观规范的得分与女生的得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主观行为控制感的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锻炼行为的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显示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锻炼行为。以年级为自变量时,高一、高二和高三对锻炼行为意向都是一致的;但是高一和高三学生之间的锻炼态度却不一致,高一学生的锻炼态度明显比高三的学生积极;高三学生的主观行为控制感显著低于高一的学生,高一与高二的学生主观行为控制感差异显著,但是高二与高三却没有显著差异;高一高二的学生时间相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相对还是较多的,因此,锻炼行为也较多。
  本研究的结论为:
  (1)TPB的各个社会学变量能够有效地预测高中生的锻炼意向,但是对锻炼行为的预测较低,PBC变量能显著的预测锻炼行为。
  (2)就TPB模型来的各个变量来说,寿光市高中生样本中存在着多群组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①男生的锻炼行为态度、主观行为控制感、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显著高于女生。
  ②高一年级的锻炼态度、主观行为控制感和锻炼行为显著高于高三年级;高一年级的主观行为控制感显著高于高二年级;高二年级的锻炼行为显著高于高三年级。
  ③不管在性别之间还是在年级之间,主观规范不存在差异。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由于本研究重在应用,因此本研究只是对TPB模型进行了重复性的检验,并没有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影响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检验。第二,由于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时间的限制,没有来得及基于TPB模型对个体进行干预性的现场实验。因此本研究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在TPB模型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更有意义的心理学变量以提高对锻炼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后续研究应该加入干预性的实验,在时间维度上能更清楚的看清楚各个变量的变化轨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