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田制演变视角下的唐代土地租佃模式研究
【6h】

田制演变视角下的唐代土地租佃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文献评价

第三章 唐代田制变迁研究

3.1 田制变迁的过程

3.2 田制变迁的内容

3.3 田制变迁的原因

3.3.1 均田制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的不公性

3.3.2 土地买卖与兼并的发展

3.3.3 国家编户的减少

3.4 小结

第四章 唐代田制演变下的土地租佃模式研究

4.1 均田制下的租佃模式

4.2 均田制瓦解后的租佃模式

4.3 租佃模式发展的效果

4.3.1 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

4.3.2 土地买卖市场的繁荣

4.3.3 农业生产的发展

4.4 租佃模式发展的原因

4.4.1 中央集权弱化

4.4.2 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均衡

4.4.3 商品经济发展

4.5 小结

第五章 唐代土地租佃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5.1 “国家”政治目标与土地租佃模式

5.1.1 国家行为目标

5.1.2 国家成本分析

5.1.3 国家政治选择

5.2 “地主”利益目标与土地租佃模式

5.2.1 地主收入目标

5.2.3 地主经济成本

5.2.3 地主经济选择

5.3 “佃农”生存目标与土地租佃模式

5.3.1 佃农生存目标

5.3.2 佃农生存成本

5.3.3 佃农生存选择

5.4 土地租佃模式中的“国家”、“地主”与“佃农”

5.4.1 国家与地主

5.4.2 地主与佃农

5.4.3 佃农与国家

5.4.4 地主与地主

5.4.5 佃农与佃农

5.5 小结

第六章 唐代土地租佃模式发展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启示

6.1 依靠市场力量结合劳动力与土地要素

6.2 弱化户籍制度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6.3 降低国家税收运行过程对百姓的影响

6.4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第三方组织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下,我国农村土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进行着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机械化大生产与小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如何在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的制度范围内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中国古代史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唐代入手,主要研究唐代土地制度由“均田制”演变为“不立田制”的背景下,土地租佃模式如何发展变化。
  文章首先介绍唐代田制的演变内容以及田制演变所引起土地租佃这一生产方式的发展效果,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其次,文章对租佃主体如何选择并实践租佃模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中央集权弱化、土地—劳动力资源不均衡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均促进了土地租佃模式的发展。而国家为了获得维系持久政治影响力的物质基础,最终放弃对土地买卖与兼并的限制,使依靠政治力配置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方式彻底瓦解,为租佃模式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地主通过租佃这一生产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并使农业劳动力的产出效率提升,增加了自身收益,积累了财富;佃农在面对国家繁重赋税的压力下,选择成为地主佃农而获得基本生存资料,并在竞争中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各主体的选择与实践巩固、维系了租佃模式在唐代的运行,并为宋代乃至明清租佃模式的繁荣奠定基础。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文化继承从未中断的国家,制度路径的依赖性尤为显著,通过研究唐代土地租佃模式的发展,为当下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思路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