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免疫组化特征及其意义
【6h】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免疫组化特征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介绍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是胰腺中较罕见且具有明显性别和年龄特征的胰腺肿瘤。据文献报道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0.13%~3.0%,主要见于年轻女性患者。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以腹部不适或疼痛及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易与其他胰腺肿瘤混淆,然而该肿瘤临床经过和预后又与其他胰腺肿瘤差异极大,常有良好的临床过程。因此,正确认识该肿瘤,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但迄今为止,其组织来源、发病机制、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等方面仍不十分清楚。因此,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对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肿瘤组织起源、发病机制以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等方面,提高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组织起源、免疫组化和诊断特征、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对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手术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其HE切片由三名病理医生按照2000年WHO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观察确认。同时随机选取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旁胰腺组织和10例胰腺癌作对照组。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3个月。 结果: 1.25例SPT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3例,男女之比为1:7.3。发病年龄13~48岁,平均年龄26.8岁(中位年龄24岁)。其中11例为有浸润神经或转移组;14例为无神经浸润和转移组。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块、腹痛。随访22例中19例患者存活,其随访时间为3~15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5.4个月。3例死亡。 2.手术切除的肿物直径3cm~17cm,平均8.7cm。切面均为囊性区与实性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状突起是特征性组织学改变。镜下54.5%的肿瘤浸润周围胰腺组织,36.4%浸润神经,8.0%侵犯十二指肠。 3.25例SPT中肿瘤细胞表现轻~中度异型性4例(16.0%),其中有浸润神经或转移组2例(18.2%);无神经浸润和转移组2例(14.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1.000,P>0.05)。 4.25例SPT中有核分裂者10例(40.0%),其中有浸润神经或转移组7例(63.6%);无神经浸润和转移组3例(2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9,P<0.05)。 5.25例SPT中有出血和坏死者18例(72.0%),其中有浸润神经或转移组7例(63.6%);无神经浸润和转移组11例(7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56,P>0.05)。 6.25例SFT免疫组化特征: CD10阳性率92.0%,为肿瘤细胞浆弥漫阳性,明显高于瘤旁胰腺组织(20.0%)和胰腺癌(0.0%)(x2=31.068,P<0.01)。 β-catenin阳性率84.0%,细胞核或细胞核和细胞浆弥漫性异常免疫反应,明显高于瘤旁胰腺组织(30.0%)和胰腺腺癌(30.0%)(x2=17.208,P<0.01)。后两者均为局灶状β-catenin阳性。 α1-抗胰蛋白酶阳性率88.0%:波形蛋白76.0%;突触素44.0%;嗜铬粒素24.0%;细胞角蛋白8.0%;胰岛素8.0%;胰高血糖素4.0%;S-1004.0%;PR76.0%;ER4.0%,;pS2蛋白24.0%。癌胚抗原及胃泌素全部阴性。 25例SPT均显示E-cadherin细胞膜免疫表达丢失,其中4例(16.0%)细胞浆异常免疫反应。1例(10%)胰腺癌E-cadherin呈灶状阳性,为细胞浆异常免疫反应。10例(100%)瘤旁胰腺组织E-cadherin细胞膜正常免疫反应。 7.25例SPT中8例(32.0%)Ki-67增殖指数为1%~5%,其中有浸润神经或转移组中4例(36.4%);无浸润神经或转移组4例(28.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P>0.05)。 8.25例SPT中PCNA阳性率在有浸润神经或转移组为45.5%,无神经浸润或转移组为3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56,P>0.05)。 结论: 1.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具有外分泌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双重分化特征,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组织起源于多能干细胞。 2.该肿瘤组织学均表现为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状突起,该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免疫组化特征为CD10、α1-抗胰蛋白酶、波形蛋白和PR均高表达以及β-catenin核异常表达,部分肿瘤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少数表达细胞角蛋白。其中CD10、α1-抗胰蛋白酶、波形蛋白、PR以及β-catenin是该肿瘤特征性免疫标记,可以作为SPT免疫病理诊断的指标。 4.该肿瘤与孕激素受体关系密切,孕激素受体在SPT中呈高水平表达,提示性激素与SPT的发生发展有关,认为SPT是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物。有望开辟内分泌治疗的新途径。 5.该肿瘤β-catenin高表达,且细胞核异常免疫反应和E-cadherin细胞浆异常表达以及膜表达缺失,提示该肿瘤具有侵袭、转移的能力。β-caten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是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从而为SPT在组织学上即使无恶性特征也会出现复发和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6.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数可以看做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肿瘤细胞呈低增殖活性。细胞异型性、出血和坏死、Ki-67增殖指数及PCNA与预后无关。该肿瘤大部分呈良性过程,但具有侵袭性行为,极少数转移和死亡,是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本瘤的首选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