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LEF-1、P504S表达的临床意义
【6h】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LEF-1、P504S表达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EF-1和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在性别和预后中的差异分析及其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统计本院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22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同时采用SP法对所收集病例进行CAM5.2、Vimentin、NSE、CgA、Syn、β-catenin及Ki-67免疫组化检测并统计结果。
  结果:227例患者中,81.9%的SPN发生于女性(186/227),发病年龄从9-82岁,平均33.6岁;53.7%的患者为体检中发现胰腺占位,32.6%患者以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肿瘤大小为直径0.5-20cm,平均直径5.38cm;位于胰体尾部占48.5%,胰头部33%。46.3%的肿瘤呈囊实性,42.3%呈实性,11.4%呈囊性。其中有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0.9%),15例有脉管瘤栓(6.6%),14例有神经侵犯(6.2%),13例侵犯邻近脏器(5.7%)。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为165例,随访时间为9.9-167.1月,平均51.1月;其中存活162例(98.2%),有5例出现肝脏转移,1例复发。免疫标记结果:CAM5.2阳性率40.6%(88/217),Vimentin阳性率95.8%(207/216),NES阳性率96%(154/163),Syn阳性率22.4%(24/107),CgA阳性率10.2%(13/127),Ki-67增殖指数较低,大部分病例小于2%。β-catenin在SPN中呈胞核、胞浆,甚至部分膜阳性,但只有核阳性才判其为阳性,由于同时存在胞浆、胞膜的着色,给判断核阳性带来一定的干扰,核阳性表达率为96.6%(144/149),正常胰腺组织中β-catenin呈胞浆、胞膜阳性,11例腺泡细胞癌组织中有1例呈核浆阳性表达(9.1%)。
  结论:SPN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少数肿瘤有侵袭性表现。肿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较好。免疫标记物β-catenin在SPN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其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中均有浆阳性表达对其诊断有一定干扰。
  第二部分:LEF-1和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LEF-1和P504S在SPN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SPN167例,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G1、G2、G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各20例,腺泡细胞癌11例,胰母细胞癌1例,进行LEF1和P504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结果。
  结果:LEF-1在167例SPN中有164例呈弥漫核强阳性表达(98.2%),肿瘤周边正常胰腺组织呈阴性表达。而在20例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11例胰腺腺泡细胞癌和1例胰母细胞瘤中LEF-1均呈阴性表达。P504S在167例SPN中有160例呈弥漫浆阳性表达(95.8%),而肿瘤周边正常胰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在20例胰腺导管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和1例胰母细胞瘤中P504S均呈阴性表达;而在2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有2例阳性表达(10%);在11例腺泡细胞癌中有1例为阳性(9.1%)。
  结论:LEF-1、P504S在SPN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达到了95%以上,且其表达相比于胰腺其他肿瘤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可作为SP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第三部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在性别和预后中的差异分析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在性别及预后中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前两部分总结的SPN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性别、不同预后中的差异性。
  结果:在性别分组中,临床诊断准确率、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在男女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预后、主诉、手术方式、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淋巴结转移、侵及周围脏器、切面囊实性情况及肿瘤部位8项参数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仅CAM5.2在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将预后分为无瘤生存组和预后不良组(包括复发、转移及死亡),统计结果显示性别、临床诊断正确率、手术方式、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是否清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神经侵犯、邻近脏器侵犯、切面囊实性情况及肿瘤部位10项指标对预后均无影响,免疫组化CAM5.2、Vim、NSE、Syn、CgA、β-catenin、LEF-1、P504S这7个指标的表达在两组预后之间也不存在差异。通过对年龄和肿瘤直径的单独分析,发现年龄对预后也无影响,但当肿瘤直径大于9.75cm时,两组预后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另外,我们发现当Ki-67=4%时预后组间差异显著(P=0.000),说明当Ki-67指数大于4%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结论:男性SPN更容易出现脉管瘤栓和神经侵犯,SPN患者肿瘤直径大于9.75cm和Ki-67指数大于4%可以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