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中国教育史研究中教育家的选择
【6h】

教育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中国教育史研究中教育家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综述

1.4主要内容

1.5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研究方法

1.5.2研究思路及实施方案

1.6研究的创新点

1.6.1研究思路的创新

1.6.2研究内容的创新

1.6.3研究视阈的创新

1.7相关概念的界定

2“加”与“减”—不同版本教育史著作中教育家的选择

2.1不同版本教育史著作简介及编者简介

2.1.1《中国教育通史》简介

2.1.2《中国教育通史》主编简介

2.1.3《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简介

2.1.4《中国教育思想通史》主编简介

2.1.5《中国教育史研究》简介

2.1.6《中国教育史研究》主编简介

2.2不同教育史著作中,教育家的增减情况

3对不同版本著作中教育家增加和减少原因的分析

3.1《中国教育通史》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之间的比较

3.1.1夏、商、西周时期

3.1.2春秋战国时期

3.1.3秦汉时期

3.1.4魏晋南北朝

3.1.5隋唐、两宋时期

3.1.6辽、金、元时期

3.1.7明、清时期

3.1.8近代时期

3.1.9现代时期(1911-1949)

3.1.10现代时期(1949-1992)

3.2《中国教育思想通史》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比较

3.2.1夏、商、西周时期

3.2.2春秋战国时期

3.2.3秦汉时期

3.2.4魏晋南北朝时期

3.2.5隋唐、两宋时期

3.2.6辽、金、元时期

3.2.7明清时期

3.2.8近代时期

3.2.9现代(1911-1949)时期

3.2.10现代(1949-1992)时期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教育史学科至今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经过几代中国教育史学者的辛勤耕耘,中国教育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对教育历史研究本身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对教育史的“元”研究,可以促使教育史学从自在走向自觉。
  在进行教育史研究、编写教育史著作的过程中,对不同时期教育家及其思想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往往会挑选一些教育家,舍弃一些教育家。此前的教育史研究,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较少。但不得不承认,就是在这样一“加”一“减”,收录和舍弃的背后后,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而这些原因也正是影响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就是以三套不同版本的教育史著作为资料,以书中所罗列的教育家为切入点,利用“加法”与“减法”的思维方法,将三套丛书中不同时期教育家的出现与消失加以比较,探究教育史著作编著者自身的学术、知识背景,对于其著作中教育家选择的影响;讨论其增加和减少背后深层次的政治、文化、思想背景等因素,并加以研究和分析,找出影响教育史研究发展的关键因素,反应影响教育史研究的规律。这对于活跃教育史元研究的思路,拓宽教育史元研究的路径,丰富教育史元研究的资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著录项

  • 作者

    李鹏;

  •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于珍;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育史;
  • 关键词

    教育史学; 学术思想; 知识背景;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6:4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