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AD模式对高中生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以生物学教学为例
【6h】

STAD模式对高中生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以生物学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目 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的需要

1.1.2 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个人兴趣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提出问题

1.2.2 问题描述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概念界定

2.1 STAD模式

2.2 社会交往能力

2.3 小结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3.3 小结

4 研究设计与实施

4.1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对象

4.3.1 实验环境

4.3.2 被试群体

4.4 研究方法

4.4.1 准实验法

4.4.2 问卷调查法

4.4.3 访谈法

4.5 研究工具

4.5.1 调查问卷

4.5.2 访谈提纲的设计

4.5.3 小组成绩计算表

4.6 准备阶段

4.6.1 调动学生积极性

4.6.2 小组组建

4.6.3 确定基础分

4.6.4 编写课程教材

4.7 实施阶段

4.7.1 前测

4.7.2 具体实验教学安排

4.7.3 后测

4.7.4 对学生进行访谈

4.8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4.8.1 实验研究法

4.8.2 访谈法

4.9 信效度讨论

4.10 小结

5.1 总体研究

5.1.1 对照班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

5.1.2 实验班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

5.1.3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社会交往能力差异性分析

5.2 差异性研究

5.2.1 实验班社会交往各能力维度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

5.2.2 实验班男女生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

5.2.3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毕业学校对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5.2.4 实验班学生成绩对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2.1 教师角色的转变

6.2.2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中各能力维度协调发展

6.2.3 促进男女生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

6.2.4 促进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

6.2.5 促进学习成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

从学生的成绩上可知,总体上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也随之上升。因此教师应多关注学习成绩较

6.2.6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附录A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致 谢

展开▼

摘要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与人交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良好共事的能力,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自我监控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人际管理能力、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等。有研究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影响,但并没有具体指出对社会交往能力哪些方面有影响,以及具有何种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STAD模式究竟影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哪方面。 本研究主要以准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山西省临汾市第十二中学59班为实验班,60班为对照班,研究STAD模式对高中生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何种影响。研究工具为《中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评定量表》,信度检验Alpha系数为0.891,表明信度良好。在本实验研究中,以教学模式为自变量,社会交往能力为因变量,对无关变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确保两个平行班人数相差不大,男女比例相近;(2)保证教学内容相同,且教学时间相近;(3)由同一个教师讲授;(4)课时相同;(5)保证学生参与的其它课外活动相同。 实验研究从2017年10月至12月。在实验教学前后分别在两个班级发放问卷进行前后测,随后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实验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情况以及教学后感想。依据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抽取六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最后整理访谈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1)STAD模式对提高高中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显著作用。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分均值分别为104.818、109.977。经方差检验,结果为:p=0.028<0.05,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实验后,比较各个能力维度在实验前后的能力得分均值情况,可看出解决社交问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相对显著,分别提高了1.569、1.241、1.180。对实验班前后社会交往能力各个维度做方差检验发现:自我监控能力p=0.462>0.05;社会认知能力p=0.051>0.05;人际沟通能力p=0.029<0.05;人际管理能力p=0.178>0.05;解决社交问题能力p=0.008>0.05。实验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中的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产生显著性差异,其他三方面能力也均有提高,但是并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STAD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社交问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实验后男女生社会交往能力均值分别为110.520、109.222,男生社会交往能力高于女生,比实验前分别提高了6.674、3.000。由此可见,STAD模式对男女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有影响。经方差检验发现,男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但女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实验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男女生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实验班前后社会交往能力各个维度做方差检验发现,男生的社会认知能P=0.19<0.05,人际沟通能力P=0.23<0.05,可见实验前后男生的这两个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他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解决社会问题能力P=0.036<0.05,可见实验前后女生的解决社会问题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四个能力维度p值均大于0.05,说明未发生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毕业学校为重点中学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值为111.071,毕业学校为普通中学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值为109.448,与实验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071、4.715。由此可见,STAD模式对毕业学校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和毕业学校为普通中学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有影响。经方差检验发现,实验班毕业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毕业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社会交往能力P值分别为0.109和0.116,表明在实验前后无论是毕业学校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还是毕业学校为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都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均值分别为113.667、109.200、108.444。说明学生的成绩对社会交往能力有影响,从整体上看,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但经方差检验发现,实验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3)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自身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高,社会交往能力越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