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班及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
【6h】

班及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假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设计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果

4.2 高校新生适应量表(FARS)的结果比较

4.3 班级氛围的结果比较

4.4 适应性的自我评估的结果比较

4.5 单元反馈结果

4.6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性与心理健康

4.7对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思考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1本研究的不足

6.2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较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较少,探讨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干预模式对预防学生潜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以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适应性为出发点,运用团体辅导的原理和技术,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及适应性进行干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及适应性的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围绕人际交往、焦虑、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方法、独立生活、职业目标等方面的适应问题,从而探索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适应性干预的有效方法和形式。
  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两个新生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干预研究,探索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适应能力和班级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对两组学生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班级气氛量表、自编适应自我评估问卷等进行前测,两组学生在各量表中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从新生到校的第6周开始,对实验班级实施6次班级团体辅导干预,干预后的一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应用上述量表和问卷进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班级气氛量表、自编适应自我评估问卷后测得分比对照班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实验班的症状自评量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和班级气氛量表后测得分都显著优于前测。结果还表明,班级团体辅导可改善班级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的提高和班级建设,值得在新生教育中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