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研究经济新闻英中编译
【6h】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研究经济新闻英中编译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Global Times and the selected economic news

1.3 Research structure

1.4 Research method

Chapter Two:Literature Review

2.1 News writing

2.2 Definition of special terms

2.3 Previous studies on news trans-editing

Chapter Three:Theoretical Basis

3.1 Mona Baker’s narrative theory

3.2 Vinay and Darbelnet’s model

3.3 Venuti’s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Chapter Four:Sample Tex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Micro-analyses of the samples

4.2 Macro-analyses of the samples

4.3 Critiques for the economic news E-C trans-editing in the Global Times

Chapter Five: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化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经济新闻的报道及编译,都是传播经济信息的理想途径,在全球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新闻编译长时间以来并未引起太多重视。在中国,英中经济新闻编译在传播学领域和翻译领域都处于边缘位置。实际上,新闻编译有较强的专业性,它既需要翻译、编译和新闻写作的功底,又需要经济领域和跨文化传播方面的知识。
  《环球时报》(中文版)是中国共产党喉舌报纸《人民日报》旗下的国际新闻报纸。它是中国大陆两份可以直接刊载外媒消息的新闻报纸之一(另一份为《参考消息》)。自1993年创刊以来,《环球时报》现已发展成严肃大报,广受欢迎。而在1992年,中国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中国民众开始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也对全球经济信息表现出更多的关注。本着“在现场”和“说真话”两大原则,《环球时报》在中国受众颇多;而其编译的经济新闻,则为中国受众打造了全球经济的图景。
  本文以《环球时报》的经济新闻为研究对象,以蒙娜·贝克(Mona Baker)的叙事框架理论、维内和达贝尔( Vinay& Darbelnet)的翻译模式及韦努蒂(Venuti)的归化、异化学说为理论基础,研究《环球时报》新闻编译人员在对经济新闻进行英中编译时,采取了哪些策略和技巧,又是怎样处理其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的。
  研究结果表明,《环球时报》新闻编译人员在编译新闻标题时,积极使用叙事框架法和间接翻译,以确保中文经济新闻的简洁和可读性。在编译新闻主体时,选择性翻译、参与者重新定位翻译和直译等方法经常被使用。除此之外,研究发现新闻编译人员还使用了上述策略之外的一些方法。
  总体来说,在《环球时报》经济新闻英中编译中,从语言上来讲编译人员更倾向于使新闻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和要求,而个别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译者更倾向于保留原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