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热和胃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
【6h】

清热和胃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试验病例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分组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测项目

(五) 疗效评定标准

(六)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临床资料分析

(一)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表4,表5)

(二) 两组病例治疗前内镜检查情况比较(表6-9)

四、治疗结果分析

(一) 两组病例临床总疗效比较(表10)

(二) 两组病例治疗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表11)

(三)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表12)

(四) 两组病例治疗后内镜检查情况比较(表13,表14)

(五) 两组病例治疗后病理检查疗效比较(表15,表16)

(六) 不良反应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 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因素

(二) 发病机制

二、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现状

(一) 一般治疗

(二) 药物治疗

(三) 手术与内镜治疗

三、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一) 历代医家对泛酸的认识

(二)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病因病机探讨

(三) 治则治法

四、清热和胃降逆方方药分析

(一) 方解

(二) 现代药理研究摘要

五、方药作用机制探讨

(一) 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反流物攻击力

(二) 抗炎抗溃疡作用、修复食管黏膜

(三) 促进胃肠运动

六、典型病案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和胃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GERD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清热和胃降逆方水煎剂,对照组(32例)给予清胃止痛微丸,两组均以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病理疗效及安全性监测。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总疗效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单项症状对比,除烧心、泛酸症状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胃镜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88%,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为68.75%,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和胃降逆方是治疗GERD肝胃郁热证的理想方药,能消除或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减弱反流物对胃食管黏膜的侵袭作用,修复损伤黏膜作用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