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语文教学中的儒家经典文本教育
【6h】

论语文教学中的儒家经典文本教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一、儒家经典文本的内涵及儒家经典文本教育

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

三、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及方法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儒家经典文本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具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可以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和教育经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提倡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本文在借鉴和发展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对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基本认识、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及方法这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展开探讨研究,来论证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儒家经典文本的内涵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编的“四书五经”,无论是在历史的沉淀性、广泛的认同性,还是在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经典文本”。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中国古代有着漫长的历史,它曾经形成了一套建制化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合法化话语基础。然而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和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断裂,在长达近百年的教育体制中已经没有传统的儒家经典文本的位置。直到时间进入到20世纪末,声势浩大的“读经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论争,告诉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民族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 第二部分进行了关于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的讨论。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儒家经典文本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它的重行践履、中庸贵和的哲学观,文以载道、尽善尽美的文艺观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使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中的进步意义值得我们在今天进行深思和借鉴。(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当代生活建设。儒家经典文本中的生存智慧可以疏解当代人的生命困惑,儒家经典文本中的信仰理论是可以帮助当代人建构人生信仰的理性航标,儒家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可以帮助当代人重塑经验理性的认识之维。(三)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语文能力提高。听、读、说、写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及方法。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是:课堂内外具有互补性,应课内精讲,课外拓展;文本内容具有选择性,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态度具有科学性,应理智求真,持之以恒;借鉴经验具有开放性,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同时,在这一部分里,结合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式”熟读吟咏背诵,“激疑式”愤悱启发诱导,“对话式”师生文本互动,“体验式”整体阅读鉴赏,“论语式”格言警句集锦和“艺友式”合作活动学习。 总之,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仍有其价值,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必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敏锐而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并潜心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能撷取到儒家经典文本中的精华,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古为今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