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
【6h】

论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第一部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涵义

(一)规范与规范教育

(二)德性与德性教育

二、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特征

(一)理论基础的分析

(二)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特征

第二部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逻辑层面分析

(一)规范教育的审视

(二)德性教育的检视

二、基于现实的抉择

三、历史维度的考察

第三部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整合的可能性分析

一、人和生活都是整全的

二、道德的双重本性

三、道德心理学的理论证明

第四部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整合的策略

一、整合的前提条件

(一)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道德规范与德性要求必须是合理的

(三)道德教育的外在保障:制度的供给

三、教育中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整合的策略

(一)教育目标:在层次化基础上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

(二)教育方式: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三)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基础上提升教师的素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实效低下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当然,造成道德教育低效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外在的社会的原因,如物质主义时代下社会和教育的功利化使道德教育边缘化;也有内在的原因,即道德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已经有人回归伦理学的视野,探讨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道德教育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规范取向和德性取向。前者认为我国的道德教育过于注重德性培育而忽视了制度教化的作用,而后者认为当前的道德教育比较强调道德规范的灌输而放弃了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两种对立的取向,即“规范教育”和“德性教育”。本论题就是从道德教育自身内在的维度着手来审视道德教育,以“整合”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道德是由社会道德的行为规范与个体道德的德性所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道德的最高目标也是追求社会完善与个体完善的统一,道德的作用机制也是主体自觉与社会调控、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的本性和道德发挥作用的机制决定了道德教育必然从规范和德性两方面着手进行。因为德性的养成是在长期的道德规范的遵从过程中形成的,离开了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任何关于德性的概念都是激进的幻想;同样,这些道德规范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社会规训的层面,还必须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实践,否则他们仅仅是一种虚设的摆设,失去了它们维系社会秩序和约束个体操守的功能。我们应采用整体性思维,对道德教育加以整合,使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不断推动道德教育深化发展。 论文按照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是什么、为什么要整合、何以能够整合和如何整合的逻辑安排进行组织,力图对道德教育中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在分析规范与德性的基础上,界定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内涵,然后在分析了二者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在道德教育中为什么要进行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即整合的必要性。首先从逻辑层面分析,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根本上是互补的,各有优缺,需要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其次是基于现实的抉择,现实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道德教育的分裂,也需要整合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最后指出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部分分析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何以可能。主要从人和生活的整全性、道德的双重本性、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等三个方面论证。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和个体德性的统一体,维护社会秩序和提升个体德性的统一,调整社会物质利益和关照人的精神的统一。而且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规范与德性互为表里。这都表明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是可能的。 第四部分论述了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整合的策略。首先分析了二者整合需要的现实条件;其次进一步论述在教育中如何整合,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几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