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童年中晚期消极同伴关系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社交自我概念的作用
【6h】

童年中晚期消极同伴关系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社交自我概念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同伴侵害、同伴拒绝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

2 抑郁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

3 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的关系

4 社交自我概念在消极同伴关系影响抑郁中的作用

5 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施测程序

3 研究工具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 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3 潜变量形成和测量不变性

4 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的关系

5 社交自我概念在同伴侵害、同伴拒绝影响抑郁中的中介作用

第四部分 讨论

1 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的关系

2 同伴侵害在同伴拒绝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 社交自我概念在同伴侵害、同伴拒绝影响抑郁中的中介作用

4 本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同伴拒绝和同伴侵害是两种典型的消极同伴关系。同伴拒绝指同伴群体对个体不喜欢的程度。同伴侵害指个体遭受年龄相似的同伴意图伤害的攻击行为。大量研究探讨了这两种消极同伴关系对儿童或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同时考察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间的关系,也很少有研究探讨消极同伴关系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 同伴拒绝与同伴侵害间存在联系,既表现为两者同时相关,也表现为两者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亦可能表现在它们与抑郁的联系中,即一种形式的消极同伴关系(同伴侵害或同伴拒绝)在另一种形式的消极同伴关系与抑郁的联系中起中介作用。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独特属性和特质的知觉,包含对认知能力、身体外貌、社交接纳等方面的自我知觉。自我概念具有领域特殊性,社交自我概念通过儿童对自身在社交领域的能力的评价形成。社交自我概念的建构依赖于重要他人的社交反馈,同伴侵害、同伴拒绝这两种消极的同伴关系经历可能使儿童增长消极的社交自我概念,继而导致适应不良,包括抑郁症状。鉴于此,本研究在考察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间纵向关系的基础上,也将考察社交自我概念在两种消极同伴关系影响抑郁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对2036名儿童(51.2%男生)从4年级追踪到6年级,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拒绝,用多维同伴侵害量表通过自我报告测量儿童在过去一个学期遭受的同伴侵害,采用儿童自我认知量表中的社交自我概念分量表测量社交自我概念,采用CBCL的抑郁症状项目形成的抑郁分量表测量抑郁。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三个时间点,同伴侵害与同伴拒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同伴拒绝、抑郁与社交自我概念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2.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同伴拒绝和同伴侵害具有双向预测关系,同伴侵害与抑郁具有双向预测关系,但同伴拒绝对抑郁没有显著影响,抑郁也不能预测同伴拒绝。 3.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拒绝通过同伴侵害间接影响抑郁,但同伴拒绝在同伴侵害对抑郁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此外,4年级时的同伴侵害、同伴拒绝均可以通过降低5年级时的社交自我概念间接影响6年级时的抑郁。 总之,同伴侵害、同伴拒绝显著影响儿童的抑郁,同伴侵害通过社交自我概念间接影响抑郁。同伴拒绝对儿童抑郁的影响主要通过同伴侵害和社交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而实现。同时,抑郁也影响儿童的同伴侵害。本研究为人际风险模型和症状驱动模型均提供了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