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57—1966年中国群众运动研究
【6h】

1957—1966年中国群众运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国家发动群众运动的过程与方式

1.党和政府系统内启动群众运动的宏观过程

1.1中央决策与实际运动的先后关系

1.2党和政府系统内的宣传

1.3层层部署中的调控

1.4必要的清理整顿

2.国家发动民众参与运动的方式

2.1政治宣传

2.2行政强制

2.3“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二、对1957-1966年群众运动发生基础的分析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团体的行政化

3.服从与崇拜意识的盛行

三、对中共领导层的群众运动思想的历史考察

1.毛泽东的群众运动思想:溯源及表征

2.反冒进与“大跃进”的发动

3.庐山会议上的思想碰撞

4.“七千人大会”与四清运动

四、群众运动与社会思潮

1.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

2.从整风到反右看国家与右倾社会思潮的关系

3.意识形态下沉与“左”倾社会思潮

4.群众运动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五、民众在群众运动中的参与形式

1.主动迎合式参与

2.被动适应式参与

3.卷入式参与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群众运动是当代中国史的重要内容。自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群众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频繁发生,对当时和之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其历史影响有些时候是正面的,有些时候是负面的。在新中国建立前以及建国初期,群众运动在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完成社会改造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1957之后,群众运动的负面作用大一些。许多学者已经对发生于1957-1966这一时期的整风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做过系统研究。 本文所要关注的不仅是群众运动的历史过程,而且是群众运动形式或者说群众运动一般,而研究的范本就是发生于1957-1966这一时间段的群众运动。循着这一时期群众运动发生的一般过程,按照其发生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政府(国家)的行为、民众(社会)的因应和两者的互动关系。笔者探讨了群众运动的一般概念和建国后群众运动概念的特殊性,考察了国家发动群众运动的过程与方式、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共产党领导层的群众运动思想、民众在群众运动中的参与,特别关注了群众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的政治文化基础和社会结构基础,以及社会思潮在群众运动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群众运动中国家对运动过程和走向的调控、社会思潮的巨大作用以及群体心态对民众参与方式的影响,这些问题学术界关注较少,本文予以一定关注,提出了群众运动中国家的三种主要调控方式:政策性调控、竞争性调控和指标性调控;笔者认为,社会思潮在群众运动的形成中发挥中介作用,特别是“左”倾社会思潮,使“左”倾意识形态下沉为指导民众行为的信念,实际上造成群众运动发生的社会氛围,奠定了群众运动的发生基础;根据这一时期群众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群体心态特征,本文提出了卷入式参与的概念,但并不认为这种参与方式是民众参与运动的主要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