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门弟子与早期儒家文化传承——孔门弟子“文学”考论
【6h】

孔门弟子与早期儒家文化传承——孔门弟子“文学”考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选题及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征引材料的思路和范围

二、孔门弟子《诗》学考论

(一)《诗经》传统与孔门《诗》学

(二)孔门弟子《诗》学考

1.精于观察,敏于理解的颜回

2.冉求的刑教观与求学观

3.子路的固执与鲁莽

4.子贡:“言语”见长,《诗》学为基

5.赋《诗》应对的子游

6.子夏:“文学”著称,《诗》学深厚

7.子张识破鲁哀公的骗局

8.践行《诗经》规范的曾参

9.颜亥仆从孔子适卫

10.巫马施疑惑孔子为何知雨

11.孟懿子、南宫敬淑遵从父训,拜师孔子

(三)小结

三、孔门弟子《书》学考论

(一)《尚书》传统与孔门《书》学

(二)孔门弟子《书》学考

1.颜回读《书》已登堂入室

2.冉雍请教“刑教”、“哀敬折狱’’

3.孔子向冉求讲授“明德慎罚”

4.宰我的另一面:勤学善问

5.子夏把握《尚书》大义

6.子张屡屡进问《尚书》

7.曾参问“听狱之术”

8.漆彫开“习《尚书》,不乐仕”

9.公西华与孔子讨论圣王

10.寓学于用的孟懿子

(三)小结

四、孔门弟子“礼乐之学’’考论

(一)礼乐传统与孔门“礼乐之学”

(二)孔门弟子“礼乐之学”考

1.颜回问为邦

2.虚心学习礼乐的子贡

3.子游:孔子之后的“礼学”权威

4.子夏讲习礼乐

5.曾参严格践行礼乐规范

6.有若似圣人

7.孺悲学士丧礼

(三)小结

五、孔门弟子《易》与《春秋》学考论

(一)孔门弟子《易》与《春秋》学考

1.熟稔《易经》的颜回

2.孔子引《易》教育子贡

3.兼通靠六经”的子夏

(二)小结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六经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文献,孔子的全部思想在儒家文化传播的早期主要是由孔门弟子在传述六经的过程中积累、阐发出来的。但是从传世的文献资料来看,“七十子之徒”传授六经的谱系却隐晦难考,为探讨居于儒学发展史最上游的这段儒家文化发展历程,因此本文转而从孔门弟子修习、解读、阐发六经的“文学”活动入手,勾稽孔门弟子在夫子的引领下,研读、阐释、效行六经要义的各种行为活动,加以整合排比,尽量从中抽绎出呈现规律性的条例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本文所用“文学”意即“文献学”,孔门的“文学”活动所涉及的对象限于六经文献,因经学的语境汉代以来才有,文献学的语境现代方始流行,因此,本文就是围绕孔门弟子学习《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活动展开论述。
  孔门六经之学都根源于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孔子删理六经,授徒讲学,儒家文化得以发展。孔门“文学”寄托了孔子王道教化的理想,六经之学从个人的道德修身入手,把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结合起来,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孔子授徒讲学是为了培养践行礼乐的士人君子,希望他们出世干政,实现社会的德政礼治,恢复宗周礼乐文明。因此,孔门六经之学聚焦于修身立德、仁政教化、礼乐秩序、等级伦理等主题。
  从总体来看,孔门弟子的“文学”活动包括孔子向弟子阐释经义的活动,孔门弟子向孔子进问六经文句的活动,孔门弟子引用六经文献教导他人或阐发议论的活动。从文中所列内容看,孔门弟子围绕六经疑难积极进问、阐发,其中《诗经》、《尚书》与日常应用关系紧密,孔门弟子相关的“文学”活动内容繁多;孔子晚年传《易》作《春秋》,这两经内容深奥,非常人所能理解,相关的“文学”活动则较少。而礼乐无经,本文只分析了《礼记》中有关孔门弟子解释礼制、礼仪的内容。
  孔门弟子的“文学”活动与儒家文化传承也有密切的关系。史籍中对孔门弟子传播六经的记载极少,因此本文考察孔门弟子的“文学”活动,希望从源头上发现孔门弟子与六经的关联,以期对经学史所关注的六经的起源问题、传播问题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