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进取时代的退却与守望者——两汉隐逸探微
【6h】

进取时代的退却与守望者——两汉隐逸探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隐逸思想探源

二、两汉隐逸的类型与特征

三、两汉隐逸特征原因分析

四、两汉隐逸对两汉社会之反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一个较为特殊的阶层特别引人注目,他们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趋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人们所称颂。两汉时代是中国隐逸的一个高涨期,此间的隐逸人物的思想、行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两汉隐逸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中国的隐逸传统并非肇始于两汉,我们可以在六经中发现它最早的状况。此后,这种传统,在孔孟和老庄那里发展成为两种不同风格的隐逸观。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主张“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有条件的选择进退出处;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则要求为保身全性而无条件隐逸。 隐逸现象在两汉时代较为兴盛。其特征是隐逸状况呈波浪形发展,而且各种隐逸类型在各个时期也各有侧重。西汉主要以终生不仕者为主,从王莽到东汉有许多士人有从仕到隐,再由隐入仕的经历。东汉中后期先隐后仕的现象比较常见。 两汉时代隐逸的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变化、士人超越性意识的增强及后来兴起的援道入儒等因素的影响甚大。社会状况的变化和明哲保身、知识主义及重名节等社会习尚的流行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政府用人、选官政策的变化及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变更等因素对两汉隐逸特征的形成也有深远影响。 两汉时代的隐逸对当时的政治政策、学术文化及社会风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两汉隐逸现象所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影响都值得我们关注、深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