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齐鲁晚报(2010年)》时评标题的隐喻研究
【6h】

《齐鲁晚报(2010年)》时评标题的隐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四)本文框架

二、《齐鲁晚报》时评标题隐喻的映射类别及分析

(一)《齐鲁晚报》时评标题中的本体隐喻

(二)《齐鲁晚报》时评标题中的方位隐喻

(三)《齐鲁晚报》时评标题中的结构隐喻

三、《齐鲁晚报》时评标题隐喻的认知规律

四、《齐鲁晚报》时评标题隐喻的产生机制

(一)相似性

(二)认知语境

(三)概念整合

(四)评论者及大众的生活体验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闻时评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方式之一。作为时评题眼的标题形式如何,影响着人们对评论的关注。《齐鲁晚报》中的时评主要关注民生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领域等。民生新闻,主要关注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闻,让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成为版面内容的主角,表现出强烈的亲民色彩。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对时评标题的解读是非常关键的,一则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能否吸引读者去阅读,标题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标题的表现力,增强其吸引力,在保证语言简明清晰的前提下,标题也需要变化和创新。当前对新闻标题的研究多局限于词汇、语法、语用、修辞方式等静态描写,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思维逐渐应用于新闻标题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齐鲁晚报》时评标题的隐喻类型和产生机制,进一步揭示《齐鲁晚报》时评标题的认知规律,为新闻评论者提供一定的写作范式,对标题的结构形式提出了更多地思考,吸引更多的受众理解和关注民生问题。
  我们知道,概念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修辞方式中,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会话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之中。隐喻思维已成为认知世界和表述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齐鲁晚报》中时评标题的隐喻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莱考夫将隐喻类型分为本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在这个分类基础上我们对《齐鲁晚报》时评标题的隐喻做了细化,我们发现,其隐喻形式主要集中于结构隐喻,而且它占绝对比重;目标域主要集中于民生域,认知域是人们熟知的具体领域,比如饮食域医药域等;在其产生机制中,有内因和外因两种机制,大众对于《齐鲁晚报》时评标题的理解更多地要借助于外部机制来完成。
  运用概念隐喻来研究新闻标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希望本文能为《齐鲁晚报》时评标题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