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汉语“的”字的日译法——以井口晃《红高粱》译本为例
【6h】

试论汉语“的”字的日译法——以井口晃《红高粱》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译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的”字的先行研究

1.1.2“的”字的日语译法的研究

1.2研究范围

1.3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汉语“的”字与日语“の”的用法概述

2.1“的”字作助词

2.1.1结构助词“的”的特征

2.1.2语气助词“的”的特征

2.2助词“的”字的语法功能分类

2.2.1作主语

2.2.2作宾语

2.3日语“の”的用法

第三章 助词“的”字的日译法

3.1理论依据

3.2结构助词“的”字含有中心词的日译法

3.2.1名词性“的”字日译法

3.2.2形容词性“的”字日译法

3.2.3动词性“的”字日译法

3.2.4代词性“的”字日译法

3.3结构助词“的”字不含中心词的日译法

3.3.1名词性“的”字日译法

3.3.2形容词性“的”字日译法

3.3.3动词性“的”字日译法

3.4语气助词“的”字日译法

第四章 总结

4.1语境的重要性

4.2翻译的灵活性

4.3翻译工作的积累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展开▼

摘要

“的”字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书面文章中的使用都十分广泛。为总结归纳出汉语“的”的日译方法,丰富汉译日翻译实践,本论文以莫言的《红高粱》日译本为例,全面梳理了“的”的用法分类,总结了“的”字的日译方法。
  论文第一章在详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与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汉语“的”字的先行研究和“的”字日译法的先行研究,这是本论文的写作基础。第二章分别阐述汉语“的”字与日语“の”各自的用法,对汉语“的”字进行了具体分类,找出“的”字与日语“の”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三章阐释翻译的目的论理论,结合《红高粱》的具体例句,运用目的论理论分析“的”字助词,总结分析了各类“的”字的翻译技巧与方法。第四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说明了语境的重要性、翻译的灵活性、翻译工作积累的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