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头记叙文中运动事件表达的母语迁移研究
【6h】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头记叙文中运动事件表达的母语迁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2.2 Motion events

2.3 Research on ME expressions in SLA

2.4 A comparison of ME construc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Participants

3.3 Instruments and data collection

3.4 Data coding

3.5 Data analysis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ME expressions

4.2 The effect of varied similarities on ME expression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x I

Appendix II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运动事件表达是人类交流中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大部分研究以Talmy(1985,1991,2000)的语言类型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学习者习得与母语相同或不同类型语言时的表现来检验“思而后说”假说。此类研究大都关注母语思维对习得二语运动事件表达的影响,而语言间的客观相似性也是影响二语运动事件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匮乏。此外,关于运动事件习得与二语水平的关系,已有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为进一步研究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表达的影响,本文重点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大学生英语口头记叙文中运动事件表达的总体情况如何?
  2)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如何动态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口头记叙文中的运动事件表达?
  2a)在个人层面上,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如何影响受试的运动事件表达?
  2b)在组群层面上,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如何影响受试的运动事件表达?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o.11CYY021)的一部分,本文选取了来自洛阳师范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30名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受试的口语语料收集工作由项目组成员分别在受试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初、第二学期初和学期末、第三学期末和第四学期末,分五次测试完成。所有的口语语料经转写、编码后,运用蔡金亭(2015)的比较—归纳方法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虽然受试运动事件表达的平均正确率在50%以上,但对语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受试在动词形式、动词选择、介词、动词搭配、冠词等方面频繁犯错,错误率依次为31.1%、10.8%、7.8%、4.2%和2.4%。其中,动词形式、动词选择和介词使用方面的错误尤为突出。对这三类错误在五次测试中的变化情况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三类错误均不随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减少趋势。此外,关于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对学习者运动事件表达正确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英汉语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运动事件的正确表达;英汉语词汇的不一致易于造成受试运动事件表达中动词使用的典型错误;而英汉语词序、结构和半结构的不一致并未引起受试典型的错误表达;但动词形式的错误在各类相似性结构中均较为突出。
  (2)在个人层面上,关于同一受试在不同测试中运动事件表达的对比,以及不同受试在同一测试中运动事件表达的对比分析表明,母语迁移在学习者之内和学习者之间均存在个体变异。在组群层面上,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对学习者三类运动事件表达的影响,大致呈现出一定的组群趋势:英汉语运动事件表达的一致性促进了正迁移的发生;负迁移更倾向于出现在英汉语词汇不一致的运动事件表达中;而英汉语词序、结构和半结构的不一致并未导致负迁移的增加。此外,在英汉语不同类型相似性的运动事件结构中,母语迁移均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而且在英汉一致和词汇不一致的结构中,正迁移和抑制性负迁移均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多或减少。例如,在英汉语一致的中性运动事件表达中,正迁移百分比在五次测试中分别为35.7%、63.6%、45%、25%和69.2%。相邻两次测试的特殊Z检验表明,测试4和测试5的正迁移百分比在.10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Z=1.785>1.645)。但干扰性负迁移在英汉语一致和词汇不一致的运动事件表达中,并未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多或减少。在英汉语词序、结构和半结构不一致的运动事件表达中,各类迁移均呈非线性变化趋势但并无显著变化。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进一步丰富了有关跨语言相似性对运动事件习得及母语迁移影响的研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表达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英汉语运动事件表达中客观相似性的注意,加强显性教学和练习,有助于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事件表达的习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