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与启蒙的双重变奏——论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批评与创作
【6h】

文学与启蒙的双重变奏——论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批评与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现代儿童观建立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荆棘路上的光荣——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启蒙之路

第二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外国儿童文学的输入与传播

第三节 最美的童年时代——构建现代型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

第二章 五四启蒙思潮下中国儿童文学初创期的理论批评倡导

第一节 五四时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

第二节 五四时期鲁迅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

第三节 其他启蒙文学家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

第三章 五四启蒙思潮下中国儿童文学初创期的创作实绩

第一节 爱的哲学——冰心儿童散文集《寄小读者》

第二节 当“美丽童话”遭遇“现实人生”——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

第三节 五四启蒙时期其他儿童文学创作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特别是在五四时期,启蒙先驱者在高呼人的解放与倡导个性的同时,将目光必不可少地投向了国家之希望的儿童。“儿童的发现”成为了这一时期必不可缺的国民启蒙课题。在“人的发现”的时代文化氛围中,作为人类个体生命初始阶段的儿童,其生命形式、内在特性、独立品格和社会地位获得了肯定与尊崇,“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当儿童以独立精神个体为成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他也以各种形式介入成人的生活、思想和文化领域,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中国初创期的儿童文学既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同时也担当着启蒙的重任。所以,此时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也就成为了启蒙文学家们关照焦点之一。本研究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以史为梳理线索探讨现代儿童观在中国得以确立的荆棘及特点。传统文化中的儿童是作为成人的附属品而存在。直至清末民初,因着“救国保种”的政治启蒙需要,儿童得到了关注,传统儿童观向近代儿童观的初步转换。进入五四时期,启蒙家们发现了儿童作为人的生命阶段的独特性质。因着启蒙与救亡的需要,在这场“儿童的发现”观念革命性变革中,五四儿童文学拓荒者不但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借由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关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与成长。
   第二章:重点考察周作人,鲁迅等五四启蒙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家给予初创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奠基。在启蒙思想的烛照下,周作人与鲁迅各有偏重,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文体倡导,均有各自的理论批评。不能忽视的还有胡适,郭沫若等人强调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并大力提倡儿童文学的声音。
   第三章:启蒙主义思潮始终贯穿五四儿童文学初创期理论与创作,它以充分尊重、顺应、满足儿童自身的文学审美需要为基点,属于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逐渐得以发展和成熟,进而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母题形成影响。在以冰心,叶圣陶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充满爱与美的情怀,童心崇拜的向往,与感时伤事的五四以启蒙救亡主潮之下成人文学的沉郁色调相补充,为五四文坛增添了几许温暖与轻松的风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