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研究
【6h】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文化空缺的定义

2.3 国外文化空缺现象翻译研究

2.3.1 影响研究

2.3.2 翻译方法研究

2.4 国内文化空缺现象翻译研究

2.4.1 影响研究

2.4.2 翻译方法研究

2.5小 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关联理论下的话语交际模式:明示—推理

3.3 认知与交际——关联理论的核心

3.4 小结

第四章 关联理论指导下汉英口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译例分析

4.1 引言

4.2 词汇空缺现象的口译方法

4.2.1 词汇对等重现

4.2.2 释义法

4.2.3 借译法

4.2.4 增补法

4.3 短语空缺的口译方法

4.3.1 短语对等重现

4.3.2 直译法

4.3.3 释义法

4.4 文化语段空缺的口译方法

4.4.1 句式对等重现

4.4.2 直译法

4.4.3 释义法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关联理论(Relevancy Theory)的角度,对汉英口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Cultural Vacancy)进行研究。由于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语中的有些概念在英语中有时找不到对应表达方式,导致文化空缺现象。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专注于笔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口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研究相对较少。
  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交际,关注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的过程,而口译可以看成是包括原语发言人、译员和译入语听众三者之间两轮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因此,关联理论被广泛用于口译研究之中。有鉴于此,本文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的指导下,从词汇空缺、短语空缺和文化语段空缺三个方面探讨汉英口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以2013年-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资料为语料。研究发现:(1)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应对汉英口译词汇空缺现象时,当汉语词汇中负载的文化信息较少且容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找到对等度较高的最佳关联时,可以采用词汇对等法。反之,采用释义法;当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能找到指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应词时,可以采用借译法;此外,对于那些文化负载信息较多的简称或专业术语,翻译时须用增补法。(2)汉语中的四字短语有的在英语中能够找到概念相近或相似的表达,可以采用短语对等法或直译法;有的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表达方式,采用释义法比较好。(3)文化语段包括古文诗词、谚语和习语等。对于一些简单的习语或谚语采用句式对等法或直译法;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古文诗词采用释义法。
  本文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关联理论指导下汉英文化空缺现象的口译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口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