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6h】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及治疗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索初治APL发生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对APL发生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06年10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初治APL37例患儿,诱导缓解期均采用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ATO)进行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DIC,并监测DIC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x2检验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再对x2检验分析出的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发现影响DIC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在37例APL患者中(低危组31例,高危组6例)发生DIC24例,DIC发生率为63.2%。24例DIC患者经系统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得到纠正,无病死患者。x2检验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数(WBC)>1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0g/L、D-D升高、PT延长≥3s均为诱发DIC的高危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1.0g/L为发生DIC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初治APL易发DIC,疾病早期应积极输注血制品,尽早应用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初治APL出血及降低因DIC造成的病死率,增加诱导缓解成功率。ATO治疗APL对DIC无直接诱发及加重作用。发现FIB降低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