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6h】

大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 言

1.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1.1研究现状

1.1.1国内研究成果

1.1.2国外研究成果

1.1.3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的意义

1.2.1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育理论

1.2.2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1.2.3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2.对数学能力结构的理论剖析

2.1国内外观点概述

2.2笔者观点

2.2.1数学观的养成

2.2.2数学学习能力

2.2.3数学应用能力

2.2.4数学交流能力

3.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做法

3.1研究对象

3.2基本思想

3.3具体做法

3.3.1高等数学考试成绩

3.3.2数学建模获奖情况分析

3.3.3高数能力测试题

3.3.4随机访谈

3.4数据处理

4.统计结果及分析

4.1数学成绩统计分析

4.1.1统计结果

4.1.2结果分析

4.2数学建模获奖情况分析

4.2.1统计结果

4.2.2结果分析

4.3数学能力测试结果统计和分析

4.3.1题目及说明

4.3.2结果及分析

4.4随机访谈结果和分析

5.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理论归因分析

5.1生理因素是产生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客观原因

5.2非智力因素是形成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内在机制

5.2.1成就动机

5.2.2兴趣

5.2.3性格

5.3社会环境因素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3.1性别刻板印象

5.3.2学校教育

6.缩小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建议

6.1树立正确的男女性别观

6.2利用非智力因素改善男女两性的心理条件

6.3改善教育环境实施性别差异教育

6.3.1用差异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

6.3.2实施两性互补教育

7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数学成绩分析、数学建模比赛获奖情况分析、数学能力测试及随机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在高等数学教育领域探索进行性别差异教育的方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因性施教、有助于男女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促进个性发展。作者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从生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生理因素是产生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客观原因;非智力因素是形成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内在机制;社会环境因素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从树立正确的男女性别观、利用非智力因素改善男女两性的心理条件、改善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缩小性别差异的措施与建议。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性别差异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大学阶段已不十分明显。由于生理方面的差异带来的男女生性格行为的不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方面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因而表现在一些基础学科的考试成绩普遍优于男大学生。而从数学建模获奖情况、数学能力测试和随机访谈结果看来,男生在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上较女生要稍强一些,这说明男同学更适应那种带有刺激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