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研究
【6h】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基本教育理论

2.1 新课程教育理念

2.1.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1.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

2.1.3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三:关注个体差异,多元化的评价学生

2.1.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四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2 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3.1.1 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

3.1.2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

3.2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环境重“硬件”轻“软件”

3.2.2 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误区

3.2.3 信息技术课教材设计不够合理

3.2.4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

3.2.5 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3.2.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

3.2.7 缺少有效的教学评价监督机制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

4.1 解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4.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5.1 任务驱动,“做”中“学”模式

5.2 自主探索,讨论解疑模式

5.3 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模式

5.4 协作学习,共同提高模式

5.5 Blog教学模式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关注个体差异,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最终提高新课程目标中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信息素养。新课标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尽快适应新形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顺应信息化教学和教育的需要。
   本文研究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访谈了解,运用现代教学论的原理,结合实际案例法,通过比较分析法、文献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找出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做出一定的反思,并详细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有效实施策略。论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第二部分分析和总结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对对多元模式教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探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上的误区、教材设计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等。
   第四部分通过解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五部分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为立足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有效实施策略。
   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