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6h】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对日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对比分析假说与对比分析法

二、中介语假说与其指导下的偏误分析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应用意义

第二章 中日汉字的异同及其对日本学生习得汉语汉字的影响

第一节 中日两国汉字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日本“教育汉字”与中国当代简化汉字的异同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日本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第一节 调查与统计

第二节 错字A类

一、繁简错误(左为误字,右为正字,下同)

二、日式汉字

第三节 错字B类

一、部件层面

二、笔画层面

三、拼合字

第四节 别字

一、别字与正字字音相同或相近

二、别字与正字字形相近

三、形音综合

四、字义相同或相近

第四章 日本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类型与欧美学生的异同

第一节 欧美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类型概况

第二节 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第五章 日本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日语负迁移

第二节 日汉共同影响

第三节 因发音不准而造成书写偏误

第四节 汉日异形、同形字书写偏误

第五节 缺乏对造字理据的理解

第六节 情感、性格和环境因素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对日汉字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转变观念,讲解汉字理据

第二节 注重正确的汉语发音

第三节 对比分析,严格区分

第四节 加大独立汉字课的开展力度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针对不同国别学生的母语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课题,但其开展的程度还很不够。尤其是在对日汉字教学方面,研究成果的数量可谓是凤毛麟角。这与作为海外学习汉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的地位很不相称。基于这种情况,笔者选取了对日汉字教学这一研究课题,从日本学生书写汉语汉字偏误分析角度入手,在原有关于日本学生习得汉语汉字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其书写偏误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及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丰富提供参考价值。
  笔者本着系统、可靠、实用的原则,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日本学生的200篇作文中找出220例书写错误进行统计分类,其中错字A类、错字B类和别字各占33.2%、27.7%和39.1%。错字A类又分为“繁简错误”和“日式汉字”两类,它们可以统称为汉日异形汉字。这种异形汉字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汉语汉字与日语汉字在简化与整理的数量、对象和方式上有所不同。错字B类又分为“部件层面”、“笔画层面”和“拼合字”三类,其中“拼合字”最具有特殊性,从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汉语汉字和日语汉字对日本学生在习得汉字时的共同影响。别字部分从音、形、义三方面分为“别字与正字字音相同或相近”、“别字与正字字形相近”、“形音综合”及“字义相同或相近”四类,其中“形音综合”所占别字总数的比例最高,由此可见,日本学生在习得汉语(尤其是初级阶段)时,并没有完全理解汉字的造字理据,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学生最难理解的中国简化字就是“形声字”和“同音代替字”。
  在偏误分析部分,笔者认为日语负迁移的影响不可小觑,日本汉字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上都会对汉语汉字的书写产生负迁移作用;日本学生不懂得汉语汉字的造字理据,词语内部结构及他们组成的几个汉字之间的关系也是其习得汉语汉字的障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汉日字形相近字对日本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干扰,而过多地关注差异也会导致汉日同形汉字书写偏误的发生。另外,日本学生沉默寡言的性格和整个对日汉字教学环境也对其习得汉语汉字产生影响。
  基于对偏误原因产生的分析,笔者提出了转变日本学生的汉字观念,对其讲解汉语汉字的造字理据;注重正确的汉语汉字发音;对中日两国汉字进行对比分析,在音、形、义尤其是字形、字义上加以严格区分;加大对外汉字教学中独立汉字课的开展力度四方面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