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次回流下Sn-xCu/Cu钎焊界面反应尺寸效应的研究
【6h】

多次回流下Sn-xCu/Cu钎焊界面反应尺寸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

OLE_LINK3

展开▼

摘要

目前,电子产品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封装工艺中焊点尺寸逐渐减少。另外,由于封装工艺的发展,在封装互连过程中,微焊点常常需要经历多次回流过程,这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非常大。基于以上,深入研究焊点成分、焊点的尺寸及回流次数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试验选用Sn-xCu(x=0,0.7,2.0wt.%)钎料,研究直径为200μm、500μm和800μm的焊球在多次回流下与Cu基板间界面反应过程并分析在不同钎焊工艺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生长演变行为的尺寸效应,如:保温时间(1min、3min、5min),焊接温度(250℃、275℃、300℃),回流次数(1~20次),实验结果为实际的封装过程中可靠性分析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三种直径的Sn-Cu焊球与Cu基板界面反应均生成Cu6Sn5化合物,在多次回流下Sn-xCu/Cu钎焊界面反应出现了明显的尺寸效应。在Sn/Cu界面中,一次回流后,不同直径的焊球钎焊界面处IMC厚度大小关系为:500μm>800μm>200μm。另外,焊球直径越小,钎焊界面处Cu6Sn5晶粒尺寸越大。在Sn-0.7Cu/Cu界面中,焊球直径越大,IMC层厚度越薄,界面处Cu6Sn5晶粒尺寸越小。 (2)当回流次数增加时,界面IMC层变厚,界面处Cu6Sn5晶粒尺寸增大,但生长速率均逐渐减小。不同直径的焊球钎焊界面处IMC厚度与晶粒尺寸的增长速率间的关系为:200μm>500μm>800μm。回流初期,钎料层中Cu浓度主要来自晶界扩散和体扩散。当回流次数增加后,晶界数减小,IMC变厚,Cu原子扩散速率大大降低。此时,界面IMC层的厚度增长速率减小,但晶粒的熟化反应仍在继续。在回流次数达到9次以后,界面晶粒的生长主要由熟化反应控制,晶粒高度的生长速度小于直径生长速度。 (3)Cu元素的添加并没有对界面IMC的厚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促进了晶粒的熟化反应,晶粒尺寸变大。 (4)随着保温时间和钎焊温度的增加,Sn/Cu钎焊界面处IMC厚度和Cu6Sn5晶粒尺寸均增加。在不同的保温时间和钎焊温度下,不同直径的焊球钎焊界面处IMC厚度大小关系均为:500μm>800μm>200μm,且焊球直径越小,界面处Cu6Sn5晶粒尺寸越大。钎焊初期小尺寸钎料层中Cu浓度梯度小,晶界数少,抑制Cu向钎料中的扩散,使得Cu原子向IMC层中溶解,促进了晶粒的熟化,所以小尺寸焊球有着较薄的IMC层厚度,较大的晶粒尺寸。当钎焊温度升高时,样品冷却到室温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由于大尺寸焊球中充足的Sn原子量,冷却阶段界面反应充分,所以大尺寸焊球钎焊界面处IMC生长较厚。

著录项

  • 作者

    黄茹;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材料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海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回流; 钎焊; 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