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优化研究
【6h】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高考

1.2.2 高考科目

1.2.3 高考综合科目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历史回顾及改革的必要性

2.1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历史回顾

2.2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3 美、日、中国台湾大学入学考试综合科目考试模式考查

3.1 美国的SAT和ACT考试

3.1.1 SAT考试

3.1.2 ACT考试

3.2 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

3.3 中国台湾的学科能力测试

3.4 对中国大陆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启示

4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目标的优化

4.1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目标的梳理

4.2 当前我国综合科目考试目标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综合科目考试目标的重新厘定

5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优化

5.1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演变历程

5.2 基于实证调查对我国综合科目考试内容进行优化

5.2.1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及结论

5.2.2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及结论

6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技术的优化

6.1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技术特点

6.2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现行考试技术的缺陷

6.2.1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6.2.2 结论——现行考试技术的缺陷

6.3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技术的优化

6.3.1 项目反应理论揭示优化关键——降低考试难度

6.3.2 降低考试难度后学生学习行为的博弈分析

6.3.3 对考试技术优化的补充与完善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l 民意调查问卷

附录2 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各学科领域内容权重专家咨询表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由于过去陈旧的高考模式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知识面过于狭窄、综合能力和索质堪忧,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考综合科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自1999年广东率先试行“3+X”高考改革方案之后,我国高考综合科目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高考中设置综合科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强调对考生个性的关怀,提倡素质教育等。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当前我国高考综合科目的考试目标不够明确、考试内容过于狭窄、考试试卷难度偏高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其并没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没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拓宽知识面,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科目作为高考中的必考科目,它的优劣事关整个高考的科学与否。因此,对于综合科目考试的优化研究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研究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境外发达地区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模式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从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技术三个维度对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进行重新的分析和优化。
   本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总体上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包括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历史回顾及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在全面梳理分析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的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模式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得到启示,我国大陆地区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应寻求更适合当前国情的考试目标,拓宽考试内容,降低考试难度;第四部分在找出当前综合科目考试目标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考综合科目的考试目标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综合科目考试目标应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为其主要目标;第五部分运用民意调查、特尔菲法等方法对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设置进行优化,优化出较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及各学科的权重比例(物理15%、化学15%、生物15%、政治15%、历史15%、地理15%、体育5%、生活常识5%);第六部分主要对高考综合科目的考试技术进行扰化,通过项目反应理论找到考试技术优化的突破口即降低考试的难度,同时利用博弈论等方法分析学生面对优化前后的综合科目考试时的学习行为,为高考综合科目考试优化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刘珊萍;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万文涛;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考试;
  •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综合科目; 目标优化; 考查内容;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6:0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