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
【6h】

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选题的背景

2、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状况

第三节 本文研究与不足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2、 本论文不足之处。

第四节 七月十五所指

第二章 七月十五的渊源

第一节 佛教盂兰盆

第二节 道教中元节

第三节 祭祖祝成

第三章 七月十五的活动场景

第一节 佛教场景

第二节 道教场景

第三节 家庭场景28

第四章 七月十五的功能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七月十五在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佛教、道教和民间三方力量汇流而成的结果。对于七月十五节日的渊源、场景和功能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为七月十五的民俗考察提供理论依据。从起源到节俗形式的流变都被学者关注过,但并未能完整地呈现该节俗有关结构与功能的问题。本文旨在前人有关该节的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将七月十五节俗完整地剖析。
   本文分五个部分讨论七月十五的节俗与功能: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综述了有关学界对七月十五节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研究本论文的目的以及七月十五所指内涵。此前属于七月十五节俗的专论甚少,而近期仅出现了几篇有关七月十五节俗的调查报告。因而笔者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加深对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这个问题的解读。
   第二部分为七月十五的渊源。佛教称之为“盂兰盆会”,道教称之为“中元节”,而民间则称为“鬼节”。三节同日的现象揭示出七月十五有着不同的渊源。佛教盂兰盆节出自佛家经典《佛说盂兰盆经》,经文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与中国传统融合的结果,盂兰盆节也就是外来宗教和本土传统文化媾和的产物。道教中元节是在佛教盂兰盆节的影响下从本教中寻找可以联系的部分形成的节日。民间“鬼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秋尝活动,从习俗发展到岁时节俗不免也要受到前两者的影响。本部分旨在分析它们各自在怎样的情况下形成周期性、纪念性的节日,进而指出七月十五节俗是在三方力量的糅合下形成了稳固的节日形态。
   第三部分为七月十五的三个活动场景。归纳七月十五节俗在佛教场景、道教场景和家庭场景中的内容。这种归纳并非简单的文献罗列,它是为下一章的功能分析作准备的。佛教场景从单一的盂兰盆供发展为包括放河灯、施放焰口等活动。道教场景也因为人们的积极参与而越来越显出隆重庄严的气氛。家庭场景拥有强大的包容力,表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这三个场景并非完全独立存在,他们虽有各自象征性的仪式,但是内容上却常有交集。场面的盛大与否取决于民众参与民俗活动的踊跃度。
   第四部分为七月十五节俗的功能分析。佛教盂兰盆会表达出人们的孝亲观念,道教中元节以拔度亡灵为宗旨,民间从祭祖祝成扩展到“鬼节”的范畴,节庆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心灵的某种需要。本部分旨在揭示出这种需要是什么。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全文已到尾声,概述全文重点和研究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