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出来”结构考察
【6h】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出来”结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四、本文使用的语料来源说明

第一章 “V+出来”结构的构成及语义分析

第一节 “V+出来”结构的构成

一、“V+出来”结构中的“出来”

二、“V+出来”结构中的动词

第二节 “V+出来”结构的语义分析

一、趋向意义

二、结果意义

三、趋向意义与结果意义的关系

第二章 “V+出来”结构的句法分析

第一节 趋向补语“出来”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一、“V+出来”结构带宾语

二、宾语对位置的选择

第二节 “V+出来”结构的句法功能

一、“V+出来”结构在一般句式中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特殊句式中的“V+出来”

第三章 “V+出来”结构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V+出来”结构的使用语境

一、“V+出来”结构带宾语的使用语境

二、“V+出来”结构在特殊句式中的使用语境

第二节 “ V+出来”结构的语义焦点与重音

一、语义焦点的特征

二、“V+出来”结构的语义焦点与重音的关系

第四章 “V+出来”结构习得状况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V+出来”结构习得状况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第二节 “V+出来”结构的教学建议

一、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二、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V+出来”结构是由复合趋向动词“出来”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语义方面,该结构主要表示以下三种语义:人或事物自主或非自主地从里向外移动的趋向义;人或事物伴随动作从无到有、从隐到显的结果义;动作完成后,人或事物获得新的形象特征或能力。后两种结果义是由第一种趋向义虚化而来的。“V+出来”结构中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类型与该结构所表达的语义有关,当“V+出来”结构表示趋向意义时,动词一般具有[-定向]特征,根据移动主体的位移方式,具有[+位移]或者[+致使位移]特征;当“V+出来”结构表示结果语义时的动词数量多,或与声音、语言行动有关,或能使新形象、新特征出现,或使事物发生从无到有、由隐到现的变化,还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领属关系。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有的由物体自身发生移动,有的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动,也有少部分与感官有关。
  “V+出来”结构的句法层面主要研究其宾语的位置关系以及该结构在句中所做的句法成分两个方面。第一,“V+出来”结构的宾语可以出现在“出来”之后、“出”和“来”之间、动词与“出来”之间。这三种位置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不平衡性,第二种情况使用最为广泛,第三种则相对最少。并且,宾语本身对格式的选择存在制约作用。第二,“V+出来”结构在一般句式中常常充当谓语、主语、定语和补语,有时因表达的需要,可以适当变形出现在“把”字句、“被”字句、“是……的”句中。
  “V+出来”结构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句子表达祈使语气时,如果宾语表示的是具体的人或物,则宾语不能位于“出来”之后;如果宾语表示抽象概念,则也不能使用“把”字句。当句子表达不确定、疑问语气时,宾语多位于“出来”之后或“出来”之间,很少使用“把”字句的格式。当句子表达感叹语气时,“宾语”的位置不受限制,以上情况皆可。除此之外,上下文对不同格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
  对“V+出来”结构习得状况的分析与对教学的建议方面,偏误的产生主要源于结构本身的难度、母语或目的语的负迁移、教材编排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有意识放任的态度。因此,要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V+出来”结构,除了对结构本身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之外,还可以从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