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考察“给+NP+V”与“V+给+NP”结构
【6h】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考察“给+NP+V”与“V+给+NP”结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一)本体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结构“给+NP+V”与“V+给+NP”的描写与分析

第一节 “给+NP+V”结构的描写与分析

一、结构中“给”的描写与分析

二、结构中动词V的描写与分析

三、结构中NP的描写与分析

四、对整个结构的描写与分析

第二节 “V+给+NP”结构的描写与分析

一、结构中“给”的描写与分析

二、结构中V的描写与分析

三、结构中NP的描写与分析

四、对整个结构的描写与分析

第三节 两种结构的对比分析

第二章 外国学生“给+NP+V”和“V+给+NP”结构习得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HSK作文语料库中两种结构的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两种结构偏误类型的描写与分析

一、与两种结构中“给”有关的偏误

二、与两种结构中V有关的偏误

三、与两种结构中NP有关的偏误

四、整个结构的偏误情况

第三节 两种结构偏误情况对比分析

第三章 与结构“给+NP+V”和“V+给+NP”相关的教学对策

第一节 关于两种结构的大纲现状及建议

一、关于两种结构的大纲现状

二、根据大纲提出的相关建议

第二节 关于两种结构的教材现状及教学建议

一、两种结构的教材现状

二、根据教材提出的相关建议

第三节 关于两种结构的教师教学现状及建议

一、关于两种结构的教师教学现状

二、根据教师教学现状提出的相关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介词“给”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重要的语法项目,由介词“给”构成的“给+NP+V”和“V+给+NP”这两种结构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本文对这两种结构的内部构成“给”、NP和V分别进行了分析。在“给+NP+V”结构中,介词“给”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结构中的NP可以是多种类型的词和短语;结构中的V,我们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将其分为五类:含有给予义动词;含有取得义动词;含有结果义动词;含有服务义类动词;跟身体有关的言语行为类动词。在“V+给+NP”结构中,介词“给”主要有两种意义和用法;结构中的NP可以是单宾语,也可以双宾语;进入该结构中的动词有三类:含有给予义类的动词;含有取得义类的动词;言语类动词。接着文章从构式的角度出发,对结构整体进行探讨,发现了这两种结构在语法、语义、语用上的差异。留学生在习得这两种结构时,对于结构中的“给”的意义、V和NP的构成、整个结构的意义和功能,以及这两种结构的区别常常产生疑惑,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偏误:(1)与介词“给”有关的偏误,这类偏误情况又可分为两种,误加介词“给”以及缺少介词“给”;(2)与动词V有关的偏误,在使用这两种结构时,学生都出现了动词缺失和动词使用错误这两种情况;(3)与NP有关的偏误,留学生主要出现缺少NP的情况;(4)与整个结构有关的偏误,一方面留学生常常混用这两种结构而导致偏误,另一方面当这两种结构与其他成分共现时,学生也常常会出现语序方面的错误。文章分析了这些偏误,总结了其偏误类型,统计出了偏误率,比较了这两种结构的偏误异同,并针对留学生的困惑及出现的偏误情况,从大纲、教材、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