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h】

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 果

1.大体观察

2.坐骨神经内VEGF的测定

3.坐骨神经内GAP-43的测定

4.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

5.神经电生理检测

6.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观察

7.超微结构观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周围神经损伤的物理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汇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两月龄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8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辐照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每组40只,暴露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显微剪刀横断神经后,由同一术者采用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法缝合修复离断神经,恢复神经的连续性。术后24h内A组予以1Gy剂量X线单次局部辐照,其余部位予铅板防护。对照组不予以照射处理。术后每周观察大鼠步态、足部溃疡、展爪反射等大体情况;术后第三天取左侧大鼠坐骨神经样品,以RT-PCR、Western Blot法测VEGF表达结果;术后第2周取左侧大鼠坐骨神经,以 PCR、Western Blot法测GAP-43表达结果;术后第4、8、12周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2周测定神经电生理从而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12周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观察;术后第12周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神经超微结构变化。从大体形态、运动功能、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电生理等检测指标来观察电离辐照对周围神经横断伤后神经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明确电离辐照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检测损伤周围神经中VEGF、GAP-43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电离辐照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结果:
  1、大体形态观察:造模后两组大鼠均出现左后肢瘫痪,足趾完全并拢,行走时左下肢呈拖行状,辐照组大鼠足态恢复较对照组快;造模后第1~2周,两组大鼠左后足均出现足跟部溃疡,辐照组第3~4周溃疡开始愈合,早于对照组;造模后,针刺所有大鼠左后肢均无肢体回缩及展爪反射形成。辐照组肢体回缩及展爪反射开始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较早恢复正常。
  2、VEGF测定:造模后第三天,辐照组左侧坐骨神经内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3、GAP-43测定:造模后第2周,辐照组左侧坐骨神经内GAP-4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造模后2周内,由于各组大鼠均出现左下肢拖行、左足完全并拢,各组SFI值无法测量计算。术后第4周到12周SFI逐渐恢复,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4、8周,各组SFI较前均有所好转,辐照组SFI恢复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神经电生理检测:造模后第12周,辐照组运动神经的波幅及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观察:造模后第12周,辐照组轴突肿胀、髓鞘结构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及S-100、NF-kb蛋白表达分布均优于对照组。
  7、透射电镜观察:造模后第12周,辐照组每高倍镜视野下神经纤维数量、轴突直径、髓鞘形态、神经纤维形态结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X线低剂量辐射治疗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其可能机制包括:1.LDI可增加神经元细胞及雪旺氏细胞表达 VEGF,促进这些细胞迁移生长和分裂增殖,从而促进轴突的生长。2.LDI可增加 GAP-43表达,从而诱导、刺激和调节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提高损伤神经再生和修复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