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戏剧文本汉译的语言效果再现——以阿兰·奈特The History Boys的翻译为例
【6h】

论戏剧文本汉译的语言效果再现——以阿兰·奈特The History Boys的翻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戏剧与戏剧翻译

1.3 理论依据

第二章 任务实施

2.1 任务实施过程

2.2 任务实难点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可表演性原则在《高校男生》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3.2 语言层面的效果再现

3.2.1 口语化

3.2.2 动作化

3.2.3 个性化

3.3 文化层面的效果再现

第四章 结论

4.1 对本项目翻译的认识

4.2 本项目报告的实际意义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件(源语和译语)

展开▼

摘要

戏剧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因其特有的舞台性而区别于小说、诗歌和散文。除了极少数专供阅读的案头剧,多数剧本的创作都是为了登台表演。台词作为戏剧文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思想的重任。因此,在翻译戏剧文本时,使台词重现戏剧效果且适合于舞台表演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本文在“可表演性”原则的指导下,以阿兰·本奈特的剧本《高校男生》的翻译为例,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探索分析了翻译此类文本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在语言层面上,分别从口语化、动作化、个性化三个方面,对剧中的人物对话的翻译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文化层面上,着重探究如何处理陌生化的源语文化。通过实例分析,笔者认为戏剧文本的翻译必须具备一定的“可表演性”,同时兼顾观众的接受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