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6h】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Acknowledgem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An Introduction to Polysystem Theory

Chapter 3 Case Study Ⅰ: Chinese Poetry and American Imagism

Chapter 4 Case Study Ⅱ: the Chinese poetry and the Beats Gener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Reference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从以色列学者伊恩·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论文的第一章对多元系统理论进行了介绍。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第一种对翻译现象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源语文本在目标语中的对应物的局限,把翻译现象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视之为在整个社会一文化这一大的多元系统内,及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为获得统治地位而互相竞争的产物。多元系统的主要理论来源是俄国的形式主义,特别是梯尼亚诺夫(Yury Tynjanov)有关系统的理论,伊恩·佐哈对梯尼亚诺夫的核心概念“系统”(system)和“关系”(Relational)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使之成为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支柱。他提出了在文学多元系统内的三对矛盾,并指出翻译现象及翻译文学在不同的文化系统内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尽管多数情况下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但并非总是如此。伊恩·佐哈总结了翻译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样式并促进新的文学样式的发展的三种情况。接着他从两个方面进一步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一、目标文学多元系统对被翻译的文本是如何进行选择的;二、被翻译的文本与目标文学系统中的主体文学样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文本的重写与再创造。这两个问题对于本论文在第二第三章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对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意象派运动及六十年代的后现代诗歌流派的影响有紧密的关系。 论文的第二章即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对象:即美国的意象派运动。首先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美两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多元系统的概况,得出结论由于经济政治因素的原因,当时的英美国家对于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作者具体分析了英国文学及美国文学多元系统的情况,指出由于相对于强大、成熟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正处于形成阶段,处于边缘、弱小的地位。因此,为了对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后期维多利亚浪漫主义文学,并且发展美国的民族诗歌,庞德发起了提倡以清晰的意象和对事物的直接描述为特点的意象派运动。这一运动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露西·莫德·蒙哥玛利是加拿大杰出的女作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加拿大作家之一。她所写的安妮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绿山墙的安妮》风靡全球。评论家与读者对《绿山墙的安妮》褒贬不一。本文集中探讨了该小说在不同读者人群和诸多领域中的接受状况。第一章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并综述评论界对该小说及其作者蒙哥玛利的批评变化。第二章运用接受反应理论,且以女性主义者对小说的接受与该小说在日本的接受状况为例,指明小说《绿山墙的安妮》阐释的多样性,及对不同读者人群的吸引力及其原因。第三章从文化研究角度入手,着重介绍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并指出该小说在这两个领域中享有的地位。第四章是论文的结论,指出《绿山墙的安妮》在专家和普通读者中均引起共鸣,跨越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这便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对当代小说创作与评论均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