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教育的生命品性
【6h】

道德教育的生命品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研究问题的提出、论证路径与研究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结论

第一章教育活动的道德品性

一、解题:道德的教育和教育的德性

二、教育有无德性:教育的道德论证

三、教育有何道德品性:关怀生命是教育的根本道德诉求

第二章关怀生命:道德教育的德性立场

一、道德规范:生命自由发展之所需

二、规范至上:道德教育蕴藏的一种使人走向奴役危险

三、生命化道德教育: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

第三章个体与群体之间:群己相依的生命化德育

一、个体从依赖到觉醒:社会中群己关系样态的变迁

二、整体主义从确立到消解:道德价值取向的转换

三、从依附性“臣民”到主体性“公民”: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

第四章身体与精神之间:身心相宜的生命化德育

一、救赎式的道德教育:压制状态中的身体

二、理性化的道德教育:隐匿状态中的身体

三、生命化的道德教育:凸显状态中的身体

结语 批判与超越:基于生命立场的道德教育

一、一体两面:生命的道德依凭与道德规范蕴藏的危险

二、秩序与自由之间: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

三、个体与群体之间:从群体至上对个体生命的干涉中走出

四、身体与精神之间:从精神至上对身体生命的漠视中走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教育与道德是相互关联的,作为一种使人向善的教育活动,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道德品性,道德性是教育的一种固有属性。生命的自由发展是评判教育是否合乎道德精神的标准,关怀生命是教育的基本道德诉求,生命性是教育的基本德性。 人是一种充满紧张关系的双重生命体,时刻处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伦理纠缠之中,从而需要道德规范来守护生命的自由发展。但在规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获得了绝对化的权威地位,道德教育充满了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蔑视与压制、群体生命对于个体生命的支配与控制,在背离自由的同时,也远离了独特而多样、身心相依的生命。 在生命化德育中,自由是一种群体压迫性力量的不在场,个体生命独特性得以自然生成,免于压制,自我实现的状态;是一种生命共融、和谐,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生命状态。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之间是一种相依、共生的关系,不是一种“压迫性群体”与“占有式个体”的紧张关系。身体与精神之间,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是一种相宜、超越的关系,不是一种“低贱的身体”与“高贵的精神”的紧张关系。 在道德教育中,个体生命之间的独特性与群体生命之中的普遍性相统一,实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融。道德教育,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基础上,不断的超越自然生命,实现精神生命的提升与充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