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弥合裂痕——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困境与突破
【6h】

弥合裂痕——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困境与突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已有研究与本文研究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四、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裂痕存在: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反思

第一节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的历史回溯与反思

一、关注技术工具,教学媒体百花齐放

二、重视个别教学,教学机器昙花一现

三、思考应用效果,计算机网络繁花似锦

第二节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显示裂痕存在

一、我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二、裂痕产生在迅速采纳与缓慢应用之间

第二章裂痕形成:信息技术学校应用困境缘由审思

第一节信息技术吸收两阶段

一、阶段划分的已有研究

二、本研究的阶段划分

第二节信息技术吸收六层次

一、启动

二、购买

三、调适

四、接受

五、惯例化

六、内化

第三章裂痕弥合:信息技术学校应用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裂痕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信息技术采纳阶段

二、信息技术应用阶段

第二节弥合裂痕的几点建议

一、裂痕存在的暂时性

二、促进裂痕弥合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使教育在技术层面上发生教育手段的变革,也使教育在制度层面上处于一种震荡和波动的状态。在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校提出变革要求的同时,由于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的吸收也产生一定“张力”,因此出现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应用的困境。 本文以学校这个教育领域中的中观层次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组织对信息技术吸收应用的过程为切入点,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和适当的质性研究,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困境是由学校中存在的信息技术吸收裂痕造成。 本文认为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吸收过程可以划分为采纳和应用两个阶段,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启动、购买、调适、接受、惯例化和内化六个层次。由于两阶段各层次中受到的推动力和阻碍力的不同,从而造成信息技术吸收裂痕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学校内外影响信息技术有效吸收的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指出信息技术吸收裂痕的存在是暂时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学校组织中存在的信息技术采纳和应用的现实问题,加快弥合裂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