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爱默生与美国教育思想
【6h】

爱默生与美国教育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译名对照表

声明

前言

一.美国教育思想概述

二.爱默生与美国教育思想研究现状

第一章.爱默生教育思想研究

一.作为教师的爱默生:“平凡而杰出,有如苏格拉底”

1.“不情愿的中学教员”

2.教育改革的倡导者

3.作为学者的教师

二.爱默生教育思想的文化背景:“人的最崇高目的,就是他自身”

1.超验主义哲学

2.柏拉图的教育理想

3.清教的教育观

4.实用的教育观

5.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6.康德的教育思想

7.孔子的教育观

三.爱默生教育思想:“教育的秘密即在于尊重学生”

1.真正的美国学者

2.《美国学者》的教育观

3.个人主义的教育观

4.宽泛的教育

第二章爱默生继承的美国教育思想遗产

一.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教育概貌:“为了自由的彩排”

1.温斯罗普的梦想

2.强制教育的法令

3.教育革新的温床

二.清教教育思想:“新英格兰教育的样本”

1.“清教部落”与强制教育

2.信仰与理性的结合

3.哈佛的成功:欧洲传统与美洲实践的结合

三.富兰克林实用教育思想:“有用的知识和装饰性的知识”

1.“沉默的行善者”与功利主义精神

2.文实学校:新型教育的种子

3.盎格鲁-美利坚教育模式

四.托马斯·杰斐逊民主教育思想:“美国民众教育的真正守护神”

1.“天然的贵族”与“人为的贵族”

2.教育是民主政体的基石

3.“关于进一步普及知识的法案”

第三章爱默生的同时代人

一.阿尔科特儿童教育思想:“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作品”

1.从神庙学校到果园农庄

2.“人是造物主最高贵的杰作”

3.教育无所不包

二.玛格丽特·富勒妇女教育思想:“妇女教育一直是我的梦想与希望”

1.《十九世纪的妇女》

2.“谈话”讲座:激发他人的思想

3.男女平等的教育

三.亨利·大卫·梭罗生活教育思想:“未被倡导的思想”

1.“反对传统思维习惯的斗士”

2.生活实践:“每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

3.教育——为了理想的生活

四.贺拉斯·曼公共教育思想:“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

1.“我深信人类的向善性”

2.教育是社会的平衡器

3.师范学校的紧迫性

第四章爱默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超验俱乐部”及其社会改造计划:“我希望打破所有的监狱”

1.从康科德大学到布鲁克农庄

2.超验主义的精神追求

3.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二.约翰·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美的体现”

1.实用主义哲学观与进步教育思想

2.“民主主义是教育的一个原则”

3.“教育无目的”与“教育即生长”

三.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大学是创造性思想的发源地”

1.通识教育:大学的目标在于“心灵的扩展”

2.两种教育方式:爱默生vs爱迪生

3.《乌托邦大学》:人文与科学的融合

余论爱默生与曼:美国学者vs美国学校

1.共同的文化遗产

2.合格的公民和健全的人

3.体制与自由

4.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文学家、诗人,也是大力倡导改革与进步的教育思想家。作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倡导个人主义学说,强调精神的力量远过于物质,相信个人潜能的无限性。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立志改造社会的有识之士,如阿尔科特、富勒、霍桑、梭罗等—所有这些人,都做过教师,对当时僵化的教育体制和陈旧的教育方法感到痛心疾首,并坚信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必须建立在个人教育和道德自我完善的基础之上。他们积极投身到开启民智的教育改革洪流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造就了新英格兰地区教育文化繁盛的局面。与此同时,超验主义教育思想也成为美国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爱默生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受到古希腊柏拉图教育思想,以及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浪漫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植根于具有浓厚清教背景的新英格兰土壤之中。此外,他还受到富兰克林实用教育和杰斐逊民众教育思想的启发。他提出的若干教育理念和主张,如:教育就是唤醒每一个灵魂;人是内生的,教育就是他的展现;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以及行动将经验转化为思想等等,不仅有助于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在整个社会的确立,也昭示了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主旨的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略特校长在哈佛创建的选修课制度,赫钦斯在耶鲁推广的名著阅读计划,特别是杜威实验学校总结出的一系列民主教育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爱默生在美国教育思想史上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还有与爱默生同时代的教育思想家——“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曼主张以整齐划一、高度行政集权的方式推进马萨诸塞州乃至全美的教育改革,而爱默生则提倡活泼生动、富于创造精神的自我教育。这一场“美国学者”针对“美国学校”的论争,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教育的本质:自由与体制,个人与社会,只有有机的融合,形成巨大的合力,才能加速促进知识的普及推广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