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地理“建构式生态课堂”中教师行为研究
【6h】

高中地理“建构式生态课堂”中教师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课堂

2.1.2 建构式生态课堂

2.1.3 教师行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4 多元智力理论

第3章 教师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3.2.2 教师问卷情况分析

3.3 主要原因

第4章 改进教师行为的对策研究

4.1 改进教师教育行为的对策研究

4.1.1 转变教育观念

4.1.2 改变师生关系

4.1.3 掌握教育策略

4.2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研究

4.2.1 课堂注重创设有价值的生态情境

4.2.2 课堂注重富有实效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4.2.3 课堂注重预设与生成

4.3 改进教师教研行为的对策研究

4.3.1 教学型教研

4.3.2 研究型教研

4.3.3 学习型教研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附录A.1 高中地理“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A.2 高中地理“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B 高中地理“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过十多年的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师的理念和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连云港市于近年提出了“建构式生态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改革,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多转变。然而深入课堂、走近教师笔者发现很多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广大教师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行为,忽视教育行为、教研行为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不够突出,大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反思等。 本文通过对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不仅提出自主与合作、预设与生成等教学行为的改进措施,更突出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的教育行为和教师在教学、研究、学习方面的教研行为。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连云港市各高中在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中教师行为的现状调查,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分析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第四部分从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教研行为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教师行为的对策。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 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更要注重教育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才能使“建构式生态课堂”富有实效,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