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导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3.2 国外学分制研究概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主要内容

1.4.2 难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学分制的产生与国外学分制实施的现状

2.1 学分制的产生

2.1.1 学分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 学分制产生的历程

2.2 国外学分制实施的现状

2.2.1 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

2.2.2 日本大学学分制模式

2.3 国外高校学分制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2.3.1 学分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3.2 借鉴美国“基础+模块”的课程结构

2.3.3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模式

第3章 中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

3.1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

3.1.1 解放前中国高校学分制探索

3.1.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高校学分制实践

3.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

3.2.1 1978~1986年的恢复阶段

3.2.2 1987 ~1992年的徘徊停滞阶段

3.2.3 1993 ~1995年的全面推广阶段

3.2.4 1996 ~1999年停滞反思阶段

3.2.5 2000 ~2008年全面实行与深化阶段

第4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理论研究

4.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的阶段与主要内容

4.1.1 初探阶段(1978~1986年)

4.1.2 徘徊阶段(1987~1992年)

4.1.3 发展阶段(1993~1995年)

4.1.4 总结阶段(1996~1999年)

4.1.5 繁荣阶段(2000~2008年)

4.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的特点

4.3 对学分制内涵、本质与理念的反思

4.3.1 学分制内涵

4.3.2 学分制本质

4.3.3 学分制理念

第5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实践研究

5.1. 学分制实践存在的问题

5.1.1 学分系统存在的问题

5.1.2 弹性学制存在的问题

5.1.3 选修制存在的问题

5.2 完善学分制的对策

5.2.1 减少学分数,缩减总学时

5.2.2 增设任意选修方式

5.2.3 提高选修课比例

5.2.4 增设选修课程门类,丰富选修内容

5.2.5 保证选修课质量

5.2.6 让弹性学制真正弹起来

结 语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学分制于19世纪末诞生于西方国家,是以德国学习自由思想为基础,以选修制为核心,在美国自由、民主的社会风气及实用主义思潮的孕育下而成。学分制是时代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产生。
   美国、日本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但由于两国经济、文化、社会传统存有差异,学分制的模式也各有不同。中国在早期就已实行学分制,但在1952年,我国全面学习苏联,高校全部转行学年制。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高校才相继恢复和采用学分制。学分制在中国获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自身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不仅研究成果丰硕,还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特征。30年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历经初探、徘徊、发展、总结和繁荣五个阶段,主要探讨了学分制的产生、本质、理论基础等基本问题,总结了我国推行学分制的历史与经验,研究了学分制生存所需的条件、外部环境,分析了学分制与高教改革的关系,探索了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保障措施等问题。形成了问题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比较与经验借鉴研究相结合、总结反思与中国特色学分制建构研究相结合三大特征。
   目前,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被高校普遍采用。但学分制实施中存在着学分数偏高,总学时偏多;学制弹性不足;必修课程过多,选修比例偏小等问题。以学分制自身完善为依托,通过采取缩减学分与总学时、提高选修比例、推进弹性学制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进而创新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