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例
【6h】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3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1 企业国际化

1.3.2 国际化程度

1.3.3 企业绩效

1.3.4 制造业企业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来源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内容安排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文献评述

2.1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演进

2.1.1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1.2 基于行为学的企业国际化研究

2.1.3 战略管理视角的企业国际化研究

2.2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2.1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量

2.2.2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形态

2.2.3 各种情境因素的作用

2.3.4 实证研究的总结

2.3 国内学者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

2.3.1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2.3.2 企业国际化的战略与模式

2.3.3 企业国际化的所有权优势

2.3.4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评估

2.3.5 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3.1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3.1.1 探索阶段(1979~1985年)

3.1.2 起步阶段(1986~1991年)

3.1.3 稳步发展阶段(1992~1999年)

3.1.4 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3.2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演进

3.3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3.3.1 主体特征

3.3.2 行业特征

3.3.3 区位特征

3.3.4 绩效表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理论模型与假设

4.1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探讨

4.1.1 基于经济学的分析

4.1.2 基于行为学的解释

4.1.3 战略管理的观点

4.2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分析框架的整合

4.2.1 资源基础视角的前因变量

4.2.2 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变量

4.2.3 组织行为视角的调节变量

4.3 概念模型与假设

4.3.1 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

4.3.2 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3.3 组织学习的调节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设计

5.1 实证研究的方法

5.2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衡量

5.2.1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量

5.2.2 企业绩效的评价

5.2.3 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

5.2.4 国际化过程中的组织学习

5.3 调查问卷的设计

5.4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5.4.1 数据收集

5.4.2 数据分析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实证检验及讨论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1.1 样本的特征描述

6.1.2 样本特性分析

6.2 信度与效度分析

6.2.1 信度分析

6.2.2 效度分析

6.3 结构方程分析

6.3.1 整体模型的分析顺序与评估标准

6.3.2 资源基础、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6.3.3 组织学习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

6.4 检验结果的讨论

6.4.1 资源基础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Hl)

6.4.2 国际化对企业资源与绩效的中介作用(H2/H3)

6.4.3 组织学习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H4)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现

7.2 相关建议

7.2.1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对策建议

7.2.2 政府部门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7.3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7.3.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7.3.2 本研究的局限

7.4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文献整理

附录2: 研究之调查问卷

附录3: 关键被调查企业名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无论是知名学者还是业界巨头,几乎都认同国际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近四十年来,西方学者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不一致的结论。一些学者研究得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国际化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部分研究甚至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也常常使我们困惑,一方面是出口贸易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却是许多大型企业海外经营负面消息不断。理论和实践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和新兴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能否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通过在我国特殊的情境中检验国际化自身的价值这一国际商务研究的基本命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国际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也能够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针对现有文献中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莫衷一是的现象,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化战略的内生性、多样性,以及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情境依赖性是导致研究结论差异化的主要原因,而各种不同的国际化程度测量指标也使得研究结论不具有可比性。为此,本研究根据权变观点,将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作为前因变量、国际化过程中的组织学习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资源、国际化、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通过区分国际化广度和国际化深度,揭示了不同国际化扩张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差异性影响。
   论文首先回顾了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以及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行为学和战略管理等视角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通过综合各学派的观点,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资源、国际化的扩张战略、组织学习和企业绩效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根据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必须以一定的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前提,而当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成功利用其资源时,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又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盈利,即国际化对企业资源与绩效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国际化过程中社会、技术和市场学习能够加大国际化的潜在利益,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论文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例,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首先,通过筛选和借鉴国内外现有文献使用过的量表或测量指标,结合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特征,对概念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了操作性定义,构建了-个包含国际化广度与深度的二维国际化程度测量指标体系,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其次,采取关键被调查人和方便抽样两种方式对江苏境内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205份;再次,在验证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企业的资源优势对其国际化程度,包括国际化的广度和国际化的深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化广度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而国际化深度的提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则不明显;由于企业资源对其绩效仍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国际化在企业资源与绩效之间仅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国际化过程中的社会学习和技术学习能够增强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而市场学习对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
   论文在对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结果揭示出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我国制造业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与管理人才,为国际化扩张做好准备;根据企业的资源基础,选择合适的国际扩张战略:建立组织学习机制,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作为支持和服务性机构,政府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协助企业获取国际化所需的资源,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