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实证研究——以南京市小学为例
【6h】

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实证研究——以南京市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的概念界定

2.1 适配性的概念

3 小学体育器材适配性的实证分析

3.1 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现状

3.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3 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 附 录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存在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一个因素,也是阻碍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体育器材给学校体育和学生带来的困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为研究对象,在对南京市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现状、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尝试性地对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器材的建设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善、学生运动兴趣的提高,实验过程中,结合对老师和学生的态度量表,均对实验器材较为满意,通过各学校的体育教师反馈,学生喜欢这种新的教学内容,因此,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等方面来说,实验器材在体育教学中要好于传统器材,教学效果较好。说明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结合实验与调查结果对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验证了实验器材的价值;(2)实验器材的使用并不一定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成绩,但是实验器材促进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3)通过实验分析,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的指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教师与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提出了小学体育器材建设的适配原则,根据实验器材与传统器材的对比,结合实验器材的特点和传统器材的弊端对小学体育器材建设应该遵循经济原则、安全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娱乐原则和实现教育教学原则等。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现状。第二部分,遵循逻辑关系,对本文的重要概念作出界定。第三部分,通过实验、调查,对小学体育器材的适配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得出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