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中学英语阅读课课堂话语模式研究
【6h】

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中学英语阅读课课堂话语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Purpose of the study

1.4 Overview of the study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2.1.1 Overview of a Vygotskyan understanding of SLA

2.1.2 Dialogic teaching

2.1.3 Teacher-student talk and language learning

2.2 IRE and IRF cycles

2.3 ELT in the Chinese English classroom

Chapter 3 Methodology

3.1 Participants

3.2 Data Analysis

Chapter 4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4.1 Discourse style of middle school ELT

4.2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use of teacher talk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5.3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展开▼

摘要

国内中学课堂英语教学实证研究的匮乏亟待关注。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国外应用语言学界广泛认同三话轮回合是课堂话语的最基本形式。本研究欲立足于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对国内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话语—即三话轮回合模式一进行量化统计和质化分析。笔者在梳理概述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后,试图回答两个研究问题。一、目前国内中学英语课堂的三话轮回合模式是怎样的?二、这种课堂话语模式和2000年颁布的全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有否差别?如果有,有多大?本研究的教学意义主要是为今后国内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供一手的实证数据参考和建议。
   笔者研究的课堂数据均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永兵教授主持的“影响中学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多因素系统研究”(2007)项目的第四个子课题。笔者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使用伯明翰学派的课堂话语标注系统对十名中学英语教师的阅读课堂进行质化标注和量化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八位抽样教师的课堂三话轮回合模式大同小异一即以IRE为主的课堂话语模式。从而,笔者的第二个研究问题也得到回答,即国内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现状与新课标所主张的模式大相背驰。
   在结论一章,笔者对研究结果从宏观的中国社会教育背景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研究也提出了在国内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实施中纳入“课堂话语使用”板块的可能性。另外,笔者有意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应用语言学者从其他相关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其他适切的研究方法,进行更多的以一手课堂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这样,一方面满足相互比证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相关学术文献的加添可为本土英语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未来课程标准的改良提供实证研究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