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6h】

“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必要性

二、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京剧进课堂”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京剧进课堂进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京剧进课堂的实施与问题

第三节 京剧进课堂问题的争论

第二章 不同参与者对“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态度

第一节 对“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一般态度

一、对京剧进课堂问题的总体认识

二、学校教师对“中小学生京剧进课堂”的认识

三、学生对京剧进课堂问题的认识

四、家长对京剧进课堂的认识

五、音乐教研员对京剧进课堂的认识

六、总结

第二节 试点学校和非试点学校情况的比较

一、试点学校具体教学实施情况

二、非试点学校的实施情况

三、总结

第三章 京剧进课堂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京剧进课堂实施的成效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推进

二、试点学校进行有效的探索

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四、学生发生明显的变化

五、家长态度有较大改变

第二节 京剧进课堂实施中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的问题

四、教学方面的问题

五、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问题

六、地域问题

第四章 影响京剧进课堂实施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学校原有的京剧教学基础的因素

第二节 京剧进课堂师资状况与培训的因素

第三节 京剧进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因素

第四节 学校领导、师生乃至家长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因素

第五节 京剧进课堂的地域因素

第六节 课程设置的因素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对策

第一节 充分认识京剧进课堂的审美与文化传承功能

一、明确“京剧进课堂”的教育目标是审美教育与文化传承

二、审美价值培养与文化传承需要制定切实可行教育计划

第二节 确立以体验为核心的研发多种教学资源

一、多渠道人力资源的开发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

二、多方面的开发教学资源,辅助京剧进课堂的活动开展

第三节 关注学生生理发育与心理特征

一、曲目的选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选曲应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

第四节 多学科多角度营造教学环境

一、“中小学京剧进课堂”教学的多种选择

二、校本课程与兴趣班的互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需要

三、处理好与地方戏曲的教学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家长问卷)

附录二 (学生问卷)

附录三 (音乐教师问卷)

附录四 (音乐教研员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此活动在推广、教学过程中引起社会各届广泛议论和质疑。本文所关注的是“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实施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而探讨相关问题的对策。通过对北京、广州两地若干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调研,试图以具体调研结果及事例来说明:“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在熏陶、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长相关知识,提高以“文化多样性”为内核的艺术鉴赏力是行之有效,并应予以坚持。然而从各方实施的成效与反馈可以看出,师资是制约“中小学京剧进课堂”进一步有效推进的核心问题,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是阻碍“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符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发声的生理特点,剧目内容是否符合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接受能力,仍需要进一步科学、慎重的调查和研究;对于地方戏曲剧种较为突出的地区,将“京剧”作为唯一教学剧种是否适合“传承传统文化”的初衷,仍值得商榷。由此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应充分认识该活动的审美与文化传承功能,确立以体验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生理、心理学习能力为基础,尊重教学规律,并处理好与地方戏曲相结合的关系,最终实现通过“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培养“文化多样性”理解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