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
【6h】

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象

0.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0.3 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

0.4 语料来源

第1章 “别是”的句法特征

1.1“别是”的共时句法分布

1.2 “别是”句类分布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别是”的语义分析

2.1 语义特征

2.2 语义背景

2.3 语义辖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别是”的语用功能

3.1情态功能

3.2 人际功能

3.3 篇章衔接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别是”词汇化的来源

4.1 “别是”词汇化历程

4.2 “别是”词汇化的来源

4.3本章小结

第5章 “别”系与“莫”系对比研究

5.1后续句特征

5.2 与其他语气成分的共现差异

5.3 与其他副词共现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语料事实,对“别是”的句法、语义、语用、词汇化来源及其与同类词“莫”系词的对比研究进行了全面、多角度考察与分析,以期对“别是”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
  在句法方面,探讨了“别是”的句法分布与句类分布。首先,“别是”的句法分布具有灵活性,可以在句首、句中,重点考察了“别是”在宾语小句中的分布情况,认为这种分布现象与谓宾动词VP1的去范畴化和“别是”宾语小句自身具有事件性、评注性的功能密切相关;此外,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副语言、直接引语,也是语言主观性的一种体现,是言者在话语中留下的“自我”表现成分,它们与谓宾动词、“别是”小句的互相配合使用,能够显化言者的主观视角,并增强“别是”宾语小句的揣度语气。另外,“别是”主要出现在疑问句、陈述句中,少数情况下,可以分布在感叹句中。
  从语义特征、语义背景、语义辖域三个方面对“别是”语义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别是”具有自然性、附属性、组合性的语义特征;建构了“别是”出现的四类语义模式;此外,不管是句首还是句中副词“别是”,其语义辖域都应该是整个命题。
  “别是”语用功能具有丰富性,主要包括情态功能、人际功能及篇章衔接功能三个方面。情态功能又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示否定性意愿、传达婉转、深究情态。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标记揣度问和减缓语势两个方面;篇章衔接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联前后语段成并列语义关系和因果语义关系。
  “别是”词汇化是汉语史中比较晚近的事,出现在清代。依据词法模式理论,认为“别是”受近代汉语中能产型副词性词法模式“F是”的影响而产生,是后缀“是”附着于副词词根“别”构成的一个后附式合成词,并结合前人已有研究,试提出“是”为副词词缀的三个条件:(1)“F”表示语义类别和语法类别;(2)“F是”中“是”不能单独成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位置具有固定性,紧密地后附于词根“F”,构成一个附加式合成副词;(3)“是”能后附于不同的词根“F”,构成副词,且能够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构成词的数目在十个以上。
  从共时同类词对比研究角度,归纳出“别”系词与“莫”系词在后续句特征,与其他语气成分共现,与其他副词共现存在的异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