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对等理论在王熙凤人物描写翻译中的应用
【6h】

功能对等理论在王熙凤人物描写翻译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功能对等理论是我国较早引进的翻译理论之一,对中国译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界评价较多的理论。功能对等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深远,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约翰·闵福德相继完成了《红楼梦》的全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个全译本的问世,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和评论。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活跃生动、最生活化的主要人物之一。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的描写也是不吝笔墨的。尽管许多学者对王熙凤这个人物从多个侧面进行研究,然而对这么重要的人物在英译本中再现的评价却非常稀少,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文章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再现。因此,本文的目的在尝试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本文将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全译本中王熙凤人物形象的翻译并试图找出哪个译本更好地传递了原文的内容,再现了人物的风格,使译文读者获得了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文章将分五个章节着手进行分析。 第一章是简介部分。作者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红楼梦》的英译本及王熙凤形象的研究,并阐明了文章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外学者们从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两个角度对对等理论的研究和看法。 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结构。作者从奈达博士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发展、内容、原则以及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等方面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为例证分析。作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意义、风格和文化对等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两个全译本中王熙凤人物形象的翻译,其中包括王熙凤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四个方面。 第五章为结论。作者认为两个全英译本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王熙凤人物翻译的功能对等。杨译本以原文为导向,大多采用直译法,注重向译语读者传播中国文化,欣赏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独特魅力。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以导向,注重译语读者的反应和理解接受能力。两个全译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能结合在一起阅读,将会让译语读者体会到和原语读者一样的感受。在翻译中,最高标准是实现语义和风格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统一。虽然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的,但追求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翻译应是译者不断努力的目标,总结了四条原则以期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和目的也在于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