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理雅各《道德经》译本的翻译策略
【6h】

论理雅各《道德经》译本的翻译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0.1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0.2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0.3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0.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Lao Tsu and Tao Te Ching

1.2 James Legge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ao Te Ching

1.3 Previous Studies on James Legge's Translation of Tao Te Ching

1.4 Key Concepts in the Thesis

Chapter Two James Legg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the Linguistic Level

2.1 Active Voice vs. Passive Voice

2.2 Hypotaxis vs. Parataxis

2.3 Staticness vs. Dynamicness

Chapter Three James Legg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the Cultural Level

3.1 Dao

3.2 De

3.3 Zi-ran

3.4 Wu-wei

3.5 A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典哲学著作,以短短五千余字,在国内外均受到很大关注。国内外对老子和《道德经》进行研究的人举不胜数,而《道德经》的英译本也数量众多,每年都有多种新版本问世。但是相对于译本数量而言,对译本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对理雅各《道德经》的译本的专门研究更少。 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本文以理雅各的《道德经》译本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译文的翻译策略进行一番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抽样调查从《道德经》81章中抽出20章,重点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分析理雅各采取的翻译策略。在语言层面上,本文选取主动/被动、形合/意合和静态/动态这三个典型的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理雅各既采取了异化策略,也有归化策略;文化层面上,本文选取了四个文化内涵丰富的关键词,即:道,德,自然和无为,这四个词集中体现了《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同时,又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着普遍的影响。所以本文对这四个词语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并重点研究了理雅各翻译这四个词语采取的策略。结果表明文化层面理雅各的归化翻译明显要多于异化翻译,因此,我们得出文化层面的结论是理雅各更倾向于采取归化翻译策略。由此也可以说明,翻译不是纯粹的归化或异化,而是归化现象和异化现象都有,但是各自所占比例不一定相等。理雅各作为著名汉学家,在翻译中国古籍时,怀有良好的初衷,希望可以展示真实的中国文化,但是在实际的翻译中,理雅各的英语思维模式、其传教目的,另外其对译文读者和译文的可读性的考虑都对理雅各的翻译策略产生了影响,所以译文中才出现了归化和异化都有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